第134章 盖棺定论(1 / 2)

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p>

过了子时,一辆马车驶入了太学院。</p>

当朝三司之一董行书下了马车,也没有带随从,就顺着熟悉的校舍前进,当年他也在此处求学。</p>

来到史书馆,董行书停了下来。</p>

月色中,祭酒张事忠静静地站着。</p>

只不过与白天相比,他的身形佝偻了不少,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p>

董行书叹息一声,对张事忠拱手一礼。</p>

张事忠回了一礼,然后两人走进史书馆。</p>

这里即使是太学院学生也甚少来,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馆长日夜守着。</p>

董行书亲自敲响了馆长的宿舍。</p>

咚咚咚的敲门声,在这个寂寥的夜色中格外醒目。</p>

半晌过后,一位白发苍苍,骨骼魁梧的老者打开了门。</p>

相比于董行书,他的年龄一看就更大,一层皮肤连着筋肉,覆盖在骨骼之上,让整个人显得如山峰一样奇峻。</p>

他眼窝极深,秉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青灯,柔和的光线照亮周遭十丈。</p>

“老师。”</p>

董行书恭敬地行了一礼。</p>

虽然面前之人不是他的授业恩师,但是当年在太学院求学,这位史家二品的大人物对自己提点不少,所以董行书要行弟子礼。</p>

太史青点了点头,他知道董行书和张事忠今晚的来意,于是自顾自地向藏书馆走去,穿过一排排书架,越往里走,越显得幽深静谧。</p>

仿佛三人不知不觉间已经穿梭了几百年的历史。</p>

最里面,摆着一张长桌,长桌造型古朴,可以追溯到圣皇时期的风格,后面一排柜子,放着古老的竹简文书。</p>

竹简缀着名签,写着记录了什么,便于取用。</p>

太史青在柜子左下角摸索了一阵,取出一捆如青玉般的竹简,上面光滑如新,没有记录一字,他看向董行书说道,“竹简不够了,顶多再记录一两个人。”</p>

董行书也知道竹简的贵重,思考了一下,说道,“等找机会,再开学宫。”</p>

即使这竹简再贵重,今日也要用在周铁衣身上!</p>

太史青点了点头,将青灯放在案上,然后打开竹简,一片片取出,细细的烤了一下,他又从案上拿出一柄刻刀,开始书写。</p>

“周铁衣者,天京人是也。其父周擒龙,为将,其母周鱼龙,道家嫡传。铁衣有兄长,名为周铁戈,豪侠坚韧,得周府四代人杰武运,为国守边,素有大功。”</p>

当这一段落下之时。</p>

冥冥之中,整个周府的气运开始改变。</p>

原本周家继承了四代的武运,不知不觉间就向着周铁戈流淌,一点都没有留给周铁衣。</p>

更加骇然的是,因为这种气运的流动是有媒介的,还是周铁衣的至亲之人,所以即使是周鱼龙,也没有发现一点。</p>

毕竟她两个儿子的气运都不能够望,周府整体气运不动,只是被别人重新分配了一遍而已。</p>

刻下这段之后,太史青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继续下笔。</p>

“周铁衣少时荒唐,流连于花街柳巷,其性淫奢,好珍宝,好美婢,好华服。尝为一花魁,与赵家子争斗于青楼,其情若此,自必为所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