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2 / 2)

“周铁衣才是领悟【五帝宝诰】的关键,甚至相比于他母亲周鱼龙,他才是天底下最适合修行【五帝宝诰】之人,他初春之时大运勃发,收梅清臣之子为徒,借了我儒家大运,应是领悟了青帝像,而后春末夏初,小卒过河,借了圣上气运,破了我儒家圣贤之心,一夜登玉京山,传唱天下,此为领悟赤帝像之机,而现在他应该已经领悟了黄帝像,或者就在修行黄帝像……”</p>

说到这里,柯黯然顿了顿,心中也有疑惑,因为他并没有分析出周铁衣到底有没有领悟黄帝像,他倾向的结果是领悟了,但是却不能够像刚刚一样,找到事实依据来佐证。</p>

清微道人也听出了柯黯然的困惑,哈哈笑道,“聪明绝顶如你,也有看不清局势之时,怪不得不敢下场!”</p>

柯黯然也不羞怒,自嘲地说道,“被赶出天京的丧家之犬,我又如何敢在他周铁衣面前,自称聪明绝顶?”</p>

“不过我倒是肯定,他已经修得了黄帝像,因此周铁戈才能够以锻兵之法,帮助弟弟锻造本命兵器,并且借机领悟五帝真意……”</p>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p>

因为亲兄弟之间气机相引,周铁戈能够通过弟弟感悟武道真意说得过去,但是这毕竟是五帝真意,这个过程是不是太容易了点?不然周鱼龙早就帮两个孩子都领悟了五帝真意,何至于等到现在,还是说这是这位道家鱼龙的算计?</p>

其中有很多疑点,又牵扯到五帝气运,道家气运变化,自己不能够全算也是自然。</p>

清微道人认真地看了看柯黯然,他有些后悔刚刚答应下来,不会强求留下柯黯然了。</p>

略过这个疑点,柯黯然继续分析道,“周铁戈在落日关领兵了六年,他本身天赋又不差,有前面三帝气运相辅,再加上周家兵家气运,领悟白帝像应该很容易,但周铁衣就不然了,所以我基本上肯定,他应该停留在黄帝像的层次。”</p>

“如今夏初,他应该会想办法圆满自身黄帝像,到了秋初,天下杀伐最盛之时,正是他领悟白帝像之机,我现在进京,刚好撞到他布局最强之时,岂不是逆天时而行,如何能够胜这位天下绝顶之才?”</p>

清微道人悠长地叹息一声,“要不你转入我道门吧,我这一脉的道统以后就给你继承了。”</p>

面对这天下一品的道统,柯黯然看向满山锦绣,过了许久才说道,“我心中不平,就算留下来,也只会糟蹋了锦绣之气。”</p>

说罢,他起身,恭敬对清微道人一礼,“还请道主放我离开。”</p>

清微道人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柯黯然的问题,而是顺着他的话分析道,“秋杀冬藏,也是白帝转黑帝之时,此时上善若水,周铁衣必然思退,他原本应该计划好退路,安排妥帖……但这个时候你横插一脚……”</p>

柯黯然答道,“受道长恩惠,我只是自己进,不挡着他退,还会帮着他退。”</p>

清微道人思忖良久,叹息道,“也好。”</p>

“既然你有此心,我就不拦着,不过刚刚听了你一遭分析天下局势,老道我虽然看不清天下,但是对于你的命数倒有几分断言。”</p>

柯黯然心中凛然,再次一礼,“请道主示下。”</p>

清微道人忽然露出老顽童般的笑容,也不说什么高深之语,直说道,“你说你不适合我的道统,但你终究会回来这白云观的!”</p>

说罢,他化作清风,消散在这棋局之前,不给柯黯然询问和回答的机会。</p>

柯黯然站在原地思考了一下。</p>

随后笑叹道,“这清微道主倒是一个妙人。”</p>

这最后一句话,他不确定对方是故意在自己心中留下破绽,还是说真的看到了那冥冥之中的天机。</p>

看了看眼前的棋局,柯黯然潇洒地挥动衣袖,回到自己的客房之中。</p>

穿过青苔布满的台阶,耳边鸟鸣声越发让树林显得幽静,层层的树影遮蔽阳光,入了门,室内也有些昏暗。</p>

柯黯然掌了一盏灯,坐在书桌前,拿起旁边的一摞书信看了又看。</p>

董行书既然想要他进京挡住周铁衣的兵锋,自然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都告诉了他。</p>

柯黯然最终拿出了两份文章,摆在案前。</p>

这正是周铁衣上书议事的两份奏折。</p>

一份《请圣谕下达策》,一份《请民意上访策》。</p>

这一上一下两策,已经隐隐有乾坤之势,此乃谋国之言。</p>

若不是周铁衣在儒家的名声太烂,若按照当初周鱼龙的想法,让小儿子拜入儒家,现在少不得儒家就要帮周铁衣造势,哪里还有自己这个青衣儒生进京的机会啊。</p>

“这天下世事变化,道家的鱼龙看不清,儒家的司民看不清,我又能够看清几分呢?”</p>

柯黯然笑了笑,然后又看了一遍两份策论,心意足了,才推开两张纸,自己开始磨墨。</p>

等墨磨好了,他笑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此乃天下至理,既然你要当水,那我就借助你前行一步,正合道家顺水推舟之理。”</p>

“上下乾坤二道,却独独少了三才之理,殊为不美。”</p>

他落笔在纸上。</p>

《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p>

“夫天居其上,长养万物,民居其下,因时而制,古有圣皇,居天民之间,上调天时风雨,下治百姓善恶,故雷霆雨露,皆出于君恩,治国五百载,天下大治。”</p>

“而后五国乱世,百家窃神器以自居,操刀戈以相伐,使天下大乱,神孽复苏,乃因上不承天,下不应民。”</p>

“自圣朝以来,一统五国乱世,修养生息,民生繁荣,请圣上效仿圣皇故事,为天地立心……”</p>

写到这里,柯黯然的笔顿了顿,他想要写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罢黜百家之法,确立新儒法,囊括百家之道,使天下民心稳固。</p>

但现在时机不对,若落在纸上,不仅百家反对,他身后的儒家也不会同意。</p>

他又拿起周铁衣办的报纸认真看了看,看到上面的白话文,又对比了一下儒家《醒世报》上百家名士对周铁衣的批判,笑道,“看来我们两个的道路殊途同归啊,只是不知道谁能够走到最后。”</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