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网络上,关于《国风》的讨论,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沸水,持续翻腾。
#《国风》封神##徐乐重新定义国风##心疼叶辰##天籁销量惨淡#等话题依旧牢牢占据着热搜榜前列,讨论度居高不下。
各大音乐论坛、社交媒体平台,随处可见对专辑里十首歌的逐字逐句分析,以及各种自发的安利。
“《十年人间》的格局,《惊鸿一面》的婉约,《天下》的霸气……每一首都值得单曲循环一百遍!”
“以前听的那些所谓的古风歌,跟《国风》一比,简直就是弟弟!”
“这才是真正的国风!不是堆砌辞藻,不是强行附庸风雅,它是有灵魂,有风骨的!”
“十块钱,买不了房子买不了车,但能买到十首可以听一辈子的好歌!”
“徐乐真是天才啊。”
“我现在对徐乐佩服的五体投地。”
“纯以才华而论,我觉得徐乐比一些天王天后都厉害。”
“徐乐是我见过的最牛逼的音乐人。”
“徐乐太惊才绝艳了。”
……
知名乐评人帝心发表了自己对《国风》这张专辑的看法:“《国风》的横空出世,是给沉寂已久、略显浮躁的华语乐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意义非凡。”
“徐乐用这一张专辑,有力地证明了流量与质量并非不可兼得,甚至可以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无论从音乐性、艺术性、还是专辑概念的完整性来看,《国风》都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尖水准,堪称标杆之作。”
“它重新唤醒了大众对于‘国风’音乐的审美期待,也为未来的创作者指明了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将徐乐和《国风》推向了更高的神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音娱乐和叶辰的尴尬处境。
就在这风口浪尖上,国音娱乐按照原定计划,为推广《天籁》专辑,举办了一场小型媒体见面会。
叶辰作为专辑的金牌制作人,自然是这场见面会的主角。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鼻梁上依旧架着那副标志性的金丝眼镜,试图维持往日里那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精英风范。
然而,精心打理过的发型下,却难以完全掩盖住眼底那浓重的乌青与血丝。
嘴角习惯性挂着的自信微笑,此刻也显得异常僵硬,仿佛是强行用胶水粘上去的。
会场内,镁光灯不停闪烁,咔嚓声此起彼伏。
记者们显然对《天籁》本身兴趣缺缺,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个将《天籁》按在地上摩擦的名字。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记者率先发问,问题直接而尖锐,毫不留情。
“叶制作您好,请问您对徐乐先生的新专辑《国风》上线十四小时就突破一百五十万张销量,这个惊人的成绩怎么看?”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