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快手的自我剖白》(1 / 2)

《快手的自我剖白》

2007 年 5 月 15 日,凌晨两点,值班室的台灯在顾承川的眼下投出青黑阴影。他翻找父亲的急救手册时,一本泛黄的稿纸从箱底滑落,封面上 “急诊缝合的共生时间观” 字迹已模糊,右下角的 “修平” 签名却异常清晰。

稿纸边缘的水渍,与 1998 年洪水的日期完全吻合。顾承川的薄茧触到纸面的褶皱,发现第三页用红笔圈着:“当缝合速度超过伤口的年轮生长波,便是共生失衡的开始 —— 记 1998 年第 38 例断肢再植失败”。

“顾老师,” 沈星遥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保温杯的热气模糊了她的镜片,“喝口枣茶吧,郑义说您的心率快到和老枣树的灾变波共振了。”

他点头,视线却离不开稿纸:“沈护士,这是父亲未发表的论文,比‘枣枝十三式’早了十年。” 手指划过公式,“看这里,他早就算出了 68 次 \/ 分的安全缝合节奏,和老枣树的年轮生长波完全一致。”

沈星遥的红绳在椅背上绷成问号:“修平医生还写了什么?”

顾承川的喉结滚动,读出关键段落:“‘真正的急诊缝合,不是与时间赛跑,而是与伤口的年轮共振。每个针脚都该是伤口的心跳,快于它会撕裂,慢于它会枯萎。’” 他的指尖停在页脚的涂鸦 —— 父亲画了棵老枣树,断枝处的缝合线,正是他现在使用的 “平安结” 轨迹。

“三年前我改良‘枣枝十三式’时,” 他的声音突然发颤,“以为超越了父亲的技术,却没看懂他藏在年轮里的警告。”

沈星遥的红绳轻轻绕住他握稿纸的手:“顾老师,您记不记得?十二岁那年,您在洪水区看见父亲用左手缝合,针脚比所有人都慢,却救活了最重的伤员。”

记忆突然涌来 ——1998 年的暴雨夜,父亲的白大褂浸透血水,左手持针的弧度,与老枣树枝桠在洪水中的摆动完全一致。他说:“川儿,断枝的痛会说话,快的手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