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更多秘密(1 / 2)

眼下,它爬过了岩石的“鼓肚”。眼前豁然开朗,沿着石缝,它看到不远处,悬崖上的岩石已到了尽头,旁侧古松参天,地势舒缓。

但可惜的是,石缝也已越来越窄,逐渐地变成了一条细线,整张石壁又变成了光滑的悬崖,再也无法立足,更无法越过岩石,到达那里的松林了。

怎么办?横斜着走,已没有石缝可借助,它只好把视线又转向了崖下。

它发现就在脚下,岩壁上又出现了一个凸出的石台,那似乎是一座风化了的紧贴崖壁的小石峰。

那里砂石裸露,上面稀稀拉拉长着一撮一撮黄黄的蒿草,一棵大点的树木也没有。而这小石台的再下方,就已经距离悬崖根的地面不远了。

有了下到崖底的垫脚石,它大喜过望!它直观地觉得,它完全有能力跳到那石台上面。

想到终于可以走下悬崖,它的内心一阵兴奋!它看准了一处平坦而蒿草较厚的落脚点,便一纵而下。

悬崖比想象的要高,石台上岩石很硬,尽管它早有准备,还落在蒿草上,但还是感到重重地掉下来,有筋骨散落的感觉。

它爬起来,活动活动身体,觉得没什么大事。

幸亏吃了那小蘑菇!不然的话,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它万分庆幸地想。

它又来到更矮的崖边,发现这剩下的悬崖下边,还有两级风化了的石台。但相比之下,每级的距离比刚才跳的要矮的多,对它来说,跳下去已不成问题了。只是下面乱石成堆,它仍需要选择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跳下去才稳当。

它发现了左侧有一个不错的落脚地点,便向那里移动过去。突然,它被蒿草中什么绊了一下,那东西很硬,像根木棍。它低头一看,不仅吃了一惊。

原来绊它的是一根骨头!

这骨头又长又粗,显然是动物的腿骨。这时它又发现,蒿草里的骨头不止一根,而是很多。仔细看,它看出这些骨头大致可以分为两堆。一堆比较散落;而另一堆骨头却堆在一起。它还看出这骨头的形状像是狼或者狗的。

这样的深山悬崖上,狗是很难到达的,肯定是狼的,就是说,这里曾有两只狼在这里死亡。

它进一步看出,那堆在一起的骨头好像是坐卧着死的,而另一堆比较散落的骨头却好像是趴卧着死的。

这究竟是这么回事?这两只狼从何而来?因何而死?如果是搏斗而死,为什么会一起死?难道是同归于尽?

不!不可能!它知道,狼决斗,很少有决一生死的,它们都是胜负一分,负的就很快认输,而胜的也就此罢休。

那是怎么回事?联想起不久前狼群中发生的事,它不禁恍然大悟:这很可能是那两只逃离狼群的公狼和母狼!

可是它们怎么到了这里,而且是双双死在这里?难道是狼头害的它们?不可能!根据它的了解,瘸狼头可是一直因没有找到这两只狼而耿耿于怀呐。

那又是怎么回事?它仔细回想了公狼母狼逃离的经过,慢慢明白了。它记得,公狼从悬崖跳下后,母狼是顺着悬崖旁的小毛道追下去的。

那可能的情况是,公狼跳下时并没有摔死,而且侥幸找到了坡台下的沟槽,走了跟它大致相同的路线来到这里——它想起了在岩石缝里发现的狼屎——只是在跳下悬崖时没有它幸运而摔死或受了重伤。而母狼一路绕弯儿追寻到这里,看到公狼已不行了,然后也守死在这里。

可以佐证的是,野弟又在悬崖壁上发现了一个洞口。它探头进去,发现那个洞向上很陡,可能与上边的沟槽相通;向下坡度较缓,黑咕隆咚的,可能通到崖下;还有这个眼前洞口,就是通到这石台上。那母狼多半是沿山洞从下面上来的,因为从崖壁上它很难上来。

对!一定是这样!想到这里,野弟心里发热,这逐渐通晓世事的小狗,深深被看到的事情惊呆了。

谁说狼只是本性狠毒?看看它们对恋情的忠贞比任何动物都不差啊!如果不是对狼固有的仇视,说不定它会把它们合葬起来呢。

但它不能待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