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和南宫冶对视一眼,想笑却笑不出来。</p>
“好了,他们在对面的华丰楼对酒当歌,欢送高阁老。我们在这小小的茶馆,商议我们的事情。”</p>
朱翊钧说道。</p>
徐渭和南宫冶马上凝神倾听起来。</p>
“统筹局已经走上正规了,京城有大洲先生,南边有杨金水,山西我想再把胡如恭放过去。京城、东南、山西,三角稳定,能把统筹局的局面撑起来。”</p>
徐渭马上接言道:“世子殿下,永平府开发是伱提出的重中之重,原本要用胡如恭,现在把他调去山西,永平这边这么办?”</p>
“计划赶不上变化。永平府开发,最大的问题在于蓟辽镇能不能安固。要不然永平府成了工业中心,成了北虏眼里的大肥羊,三天两头来袭扰一回,反倒更麻烦了。</p>
现在山西地方被犁了一边,我们正好可以入手。那里有煤,也有铁。尤其是太原府这个地方,西北的岚县有铁矿,附近又多煤矿,条件不比永平府差。</p>
在安全方面,宣大、山西三镇尽在汝贞先生掌控中,目前看也比永平府要强。可以以太原为中心建立程和命令等事宜。</p>
司务厅、训练厅、军械厅,新军营,以及宣大的胡宗宪,蓟辽的谭纶,都要按照参事房拟定的条例章程办事,听从它发出来的命令行事。</p>
朱翊钧继续说道:“南宫先生,你除了帮我处理机要文字外,最重要的主持讲习所和抚孤院一事。”</p>
南宫冶马上应道:“请世子吩咐。”</p>
“现在东南大兴棉布和丝绸纺织,山西大兴煤铁机器,永平府昌黎大兴造船,到处都需要人才。</p>
工匠人才。造船、铸炮、冶铁、锻钢、开矿、纺织、机器.我手指头都扳不过来了。地方四处招揽人才,不够用,我们就自己培养。</p>
找些识字的,考不上秀才童生的少年青年,用丰厚的待遇吸引他们。千军万马考科试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一家衣食无忧吗?</p>
进了讲习所学习几年,也能做到。”</p>
“是!”</p>
“捐输赈济统筹局,既然有赈济的名头在,统筹局就该多做善事。比如成立养老院,抚孤院,抚孤赡老,多行善举。</p>
尤其是抚孤院,南宫先生要多花心思。选八到十二岁,聪慧有才资的孩童,教他们读书识字,再根据他们所长,或文或武或工或商。</p>
十年八年后,等他们长大,就是我们坚固的基石啊。”</p>
朱翊钧的话让南宫冶心里有数了。</p>
抚孤院,那是世子殿下的羽林卫啊。</p>
新书昨天上架,书友们很捧场,踊跃订阅投,校尉感激不尽!!!</p>
有书友说的章节太少了,我不敢出声。因为立了flag,这月每天三章,总得有点存稿。</p>
我打字不快,而且保量更要保质,才算对得起读者们的支持,所以敲一章文字,更慢了,请诸位书友们多多见谅。</p>
再一次谢谢大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