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内阁张相在改革,推行新政。想不到都察院赵中丞也在悄无声息地改革,大明上下,哪里不在改革啊。”</p>
“新朝新气象,不过现在看,改得欣欣向荣,蓬勃朝气,我喜欢。”</p>
也有记者摇头:“律法繁剧,错综复杂,就算是读书人都被绕得晕头转向,一般老百姓,更得绕晕死过去。</p>
我觉得,律法还是简白得好,就如汉高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最好不过。”</p>
“切,都什么年代了,还约法三章。那是权宜之策。汉高祖立汉朝后,还不是沿袭秦法?秦法啊,战国六国中最繁剧复杂的.”</p>
“切什么切,我就是觉得,律法简单明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百姓一听就明白制定那么多繁琐律法条例作甚?”</p>
“你那叫普法教育,听说刑部正在做的。制定律法,那是因为年代在变,世事变得越来越复杂,总要与时俱进”</p>
这些记者都是读书人出身,又见多识广,争论起来各个都有一套,但一时半会也很难说服对方。</p>
不过大家也不是特意争论此事,都是跑新闻,写故事,赚稿费。</p>
互相之间有意无意的争论,更多是发掘不同视角和论点,头脑风暴,然后寻到自己拿手的,又有噱头的论点,作为自己编写审案报道文章的主题。</p>
《法繁好还是法简好,观林有才案审判有感!》</p>
不怕有争论,就怕没争论。</p>
争论越大,自家的报纸卖得越火!</p>
刚走出顺天府衙没多远,许多记者心里已经打好算盘了。</p>
邓记者也是聪明人,很快悟到精要。</p>
不过他是个实诚人,把自己拟定的标题跟师哥说了一下,还提出自己的思路。</p>
“师哥,刚才那几位前辈的争论,给我极好的提示。我想着以林有才案为引子,写一篇关于司法制度改革的报道。要是写得好,可以连续写,深入深入再深入。”</p>
方记者笑着说道:“你小子有做记者的天赋,脑子活,目光敏锐。我也有类似的想法。”</p>
“啊,师哥,那我跟你撞车了?那我换个方向吧。”</p>
“傻啊,方向一样,观点一致,写出的文章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啊。有时候,一家之言激不起太大的风浪。</p>
多几块石头砸向池塘,能砸出大水花来。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去拜会一位神仙。”</p>
“神仙?我们要去道观拜神扶乩吗?”</p>
“少问话,跟我来。”</p>
万记者带着邓记者,来到大路边,看到远处一辆马车驶过来,连忙招手。</p>
等马车停住,两人钻进去。</p>
“太白酒楼。”万记者说道。</p>
“正好要吃午餐,师哥,我请你。”</p>
“好啊,不过我还有位朋友,你一起请了。”</p>
“没问题。我刚拿了报社的安家费,囊中颇丰。”</p>
万记者哈哈地笑了起来。</p>
两人到太白酒楼,定了一间包间,坐在里面等万记者的朋友来。</p>
等了半个小时,伙计敲门。</p>
“请进!”</p>
包间门开了,伙计让进来一人,邓记者一看,顿时傻眼了。</p>
怎么是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