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p>
王遴在家中设宴,招待同道之士,主要邀请了上次聚会的诸位贤达。</p></p>
不一会大家陆续赶到。</p></p>
程文义、李宥、赵中义相约而来,拱手对王遴说道:“继津公,这些日辛苦了,全劳你操持,才有如今正义之声遍布朝野之局面啊!”</p></p>
“诸位客气了。圣教兴亡之时,大明安危之际,老夫应当竭尽全力。这次相约诸位,就是向大家做个汇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p></p>
他身子往前一探,轻声道:“可惜现在是国丧期间,京城各大酒楼歇业,教坊司以及勾栏青楼也被勒令暂歇,不能把酒言欢,风流议事,实在可惜。</p></p>
老夫请法藏寺的僧人,操办了一桌素席,还请诸位贤弟仁兄多多包涵。”</p></p>
李宥反喜道:“法藏寺的斋席,京畿闻名,继津公能延请治得一席,是我等荣幸。”</p></p>
程文义在一旁说道:“李兄,按照朝廷新政,法藏寺该叫法藏禅刹,你可不要叫错了。”</p></p>
呵呵,无非是掩人耳目、哗众取宠表皮下的敲骨吸髓、盘剥百姓!”</p></p>
“说得好!”跟着进来的丁士美大声赞许道,他身后跟着张翀、董传策等人。</p></p>
“吾等圣教子弟,秉承天理公义,就要如此赤胆忠肝地揭露朝中奸贼佞臣的丑恶嘴脸!”</p></p>
王遴看到他们也来了,心中大喜,拱手道:“几位贤达也来了。好啊,吾道不孤啊!只是可惜,老夫还邀请了余丙仲,他托词偶染风寒,在家养病没有来。</p></p>
真是可惜了!”</p></p>
丁士美一脸鄙视,“道不同不相为谋!壬戌科三杰,一个跪捧张叔大,一个投靠赵大洲,不顾清名,自甘堕落!</p></p>
余丙仲恐怕也是一丘之貉。他没来更好,吾等还担心他甘为坐探。”</p></p>
“哈哈,丁兄说得极是,吾等耻与这等没有气节之人为伍。咦,还有几人没到?”</p></p>
“子元他们几个还有事,晚点再来。”</p></p>
“哦,那我们就暂且不等他们,请继津公给大家说一说,鼓舞士气!”</p></p>
“对,继津公请与我们说一说。”</p></p>
王遴站起身来,看着围坐一桌的众人,得意洋洋地捋着胡须,欣然说道。</p></p>
“顺应天命,民心所向啊!</p></p>
老夫花重金把诸位的文章汇集校正,再请了京畿最好的书匠刻版印刷,或成册,或揭帖。在京里散了册子两千余册,揭帖五千余份。</p></p>
托捷运社,往中原、两淮、江南、湖广运了小册子六千余册,揭帖上万份,散给各地贤达名士。虽然耗费巨大,但是收获丰盛。</p></p>
近一点的畿辅、山东、山西的士子们在收到册子和揭帖,群情激愤,纷纷在当地广为传讲,散播开来。</p></p>
他们一一向老夫回信,郑重言明支持吾等正义之举.”</p></p>
王遴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p></p>
众人听后,各个脸上满是欣喜。</p></p>
丁士美热泪盈眶,激动得不能自已,嘶哑着声音说道:“吾道不孤,天下正义之士何其多!”</p></p>
突然,门口传来兴奋惊喜的喊声:“诸位,天大的好事啊!”</p></p>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郜永春兴冲冲地跑进来,气喘吁吁,额头上还渗着汗珠。</p></p>
“怎么了子元?有什么好事?”</p></p>
郜永春兴奋地说道:“督理处刚有急报抄出,有人在湖广宝庆、永州、衡州府起事,打出相煎何急、誓清君侧的旗号,兵峰横扫十几府县,当地官兵纷纷闻风而逃,湖广不日即将糜烂!</p></p>
据说起事的首领是武冈岷藩、长沙吉藩的宗室子弟!”</p></p>
先是白虹贯日,接着是地震,现在又是同宗子弟愤然起事!</p></p>
不!吾等都是圣教弟子,虽不飞黄腾达,但依然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p></p>
吾等要继续大声疾呼,要继续上疏,辅佑新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p></p>
吾等要请皇上顺应天命民意,下罪己诏,向天下斥责奸贼佞臣,表明废除乱政,重循祖制的决心!”</p></p>
王遴双眼一亮,众人面面相觑,眼睛都透着兴奋。</p></p>
此前还只是请皇上斥退胡宗宪、张居正、王崇古、谭纶、李贽、王国光、蔡茂春等奸贼佞臣,现在湖南有宗室带头聚众,赶在皇上即位之初起事,听郜永春所言恐有糜烂湖广之势。</p></p>
这等于在皇上脸上再狠狠抽了一巴掌。</p></p>
天灾人祸,如此多的异象,足以说明天命民意全在自己这边!</p></p>
必须加价!</p></p>
必须让皇上下罪己诏,而且这份罪己诏由己方这些文采斐然、品行端正的人来拟写。</p></p>
负责写罪己诏,那就掌握了主动权。</p></p>
看谁不顺眼,就可以在诏书里把他打成惹来天灾人祸的奸佞。</p></p>
自己一方的贤达,自然作为平息天灾人祸的贤良忠臣,略微地提那么一句。</p></p>
众人都兴奋地站了起来,欣然喊道:“丁邦彦不愧是状元公,慷慨陈词,说出了吾等心声!”</p></p>
待到大明重开日月之时,我们再痛饮美酒,以庆天功!”</p></p>
“好!”</p></p>
众人轰然应道。</p></p>
在王遴等人痛饮素酒之时,胡宗宪一身素青衫袍,外面搭了件羊毛夹袄,头戴毡帽,带着一个随从一个护卫,悄悄来到南城。</p></p>
胡宗宪左右看了看,南城还是那个样子,房屋低矮疏落,乱七八糟地凑在一起,几座佛刹耸立在其中,像是鹤立鸡群。</p></p>
“三十七郎,你打听好了,凤梧真的在南城?”</p></p>
“九哥,我打听好了,潘少尹今天在南城。说是南城改造事宜,他亲自来这里督办,就在法藏禅刹。”</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