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好半晌,炀帝才顺过气来,依旧吼道,不过那声音已经是嘶哑了。
“你们,你们成何体统,现在灿儿有生命之忧,你们不思对策也就罢了,竟然如同泼妇一般在朝堂上面争吵不休,真是气死朕了。”
炀帝发怒,群臣碍于君臣礼仪,至少还是要给点面子,配合一下。
于是纷纷跪地拜道:“吾等知错,请陛下保重龙体。”
炀帝这才稍微满意点头,道:“大将军,刚刚都是大家在说话,你作何解释?”
李啸道:“陛下,关于孟将军的死,微臣对此深表遗憾,自然有失擦之罪。不过刚刚二皇子在战报中也说了,叛军乌合之众,二皇子已然有了定计,我看还是请陛下稍安。”
炀帝听完李啸说辞,不喜反忧:“可是灿儿才六岁啊,叛军可是有十万人。”
李啸嘀咕道:哪里才他喵的六岁,我看起码是十六岁了。
又对炀帝道:“陛下,二皇子年纪虽小,但是心性成熟,比之十六岁的青年才俊亦是不遑多让,定非凡人也,又岂能以年纪议论二皇子。”
炀帝听到好话,这才多云转晴,道:“这个,你说得也有点道理,我皇儿可不是一般人。”
群臣对炀帝的不靠谱也早已司空见惯,这炀帝刚刚还一副怒急攻心的模样,这一句好话竟然又开始洋洋得意。
真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个个心中鄙夷。
倒是陆衡看得透彻,出班道:“陛下,孟将军虽然不幸折了,但我看这次平叛未必就如陛下担忧的那样。”
炀帝疑惑:“哦?陆爱卿此言何意?”
陆衡分析道:“陛下不知韩瑜、徐明和林起等人,一人有王佐之才,一人有上将之才,林起有万夫不当之勇,有三人辅佐,二皇子必无性命之忧;
加之萧岳、狄初和狄傕三人辅佐,想来也无大碍。
且二皇子年纪虽小,却是少年老成,不是莽撞无知之人,既然二皇子决定挑起大梁,想来应该是成竹在胸,所以还请陛下勿忧。”
其实陆衡这样说也纯属无奈,他自然能够看出来,回来?
柳开森不好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一下就会被“怂包”二字给掩盖。
不回来?那就只能去平叛了。
洛阳到幽州千里不止,柳灿已然成行,就算现在发达圣旨,时间上面也是有所不及。
所以现在能做的不是怎么让柳灿回来,而是期望他能够大发神威,平了叛乱,那么一切都妥当了。
而陆衡这样安慰炀帝,也是希望炀帝不要直接就召柳开森回来,不然还是和直接回来一个道理,还会让大景更加不堪。
天下人就会说炀帝心疼儿子,却甘愿让百万幽州百姓陷入水深火热,悠悠众口啊!
炀帝知道陆衡是朝中为数不多的靠谱之人,闻言心下大安,道:“听陆爱卿所言,倒是我多虑了?”
朱虹又道:“陛下,二皇子自己也是有大才之人,岂会轻易折在些许贼寇手中,还请陛下安心。”
炀帝又说道:“不如,我们再遣一员大将前往幽州?”
陆衡大惊,奏道:“陛下,不可,且不说现在已经和叛军交锋,临时派遣大将赶不及,况且现在遣人前往幽州,不明形势,到时候指手画脚,反而不利于平叛。”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是个人都懂这个道理,因此群臣纷纷附和。
炀帝这才作罢,只好等着柳开森下面的战报再做定夺。
......
朝堂上面发生什么,柳开森不知道,也管不着,他现在最主要的事还是如何利用这极度劣势的兵力去平定幽州。
血祭苍天第二日,柳开森站在点将台,眼神比昨日更加深邃。
“嗯嗯,诸位。”
鉴于上一次的经验,柳开森实在不好意思喊:同志们好。
柳开森一出声,首先是虎啸营部队的忠实粉丝马上呼道:“请将军示下。”
虎啸营士卒对领导的响应可谓是水到渠成,没有一点瑕疵。
其余留下来的战兵和辅兵一听,心说还有这种操作?
以前都没有经见过,不过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啊,于是也三三五五的呼道:“请将军示下。”
这些呼声杂乱无章,但好歹是有个样子了。
因此柳开森也不介意,毕竟都没有经过自己这一套的训练。
“你们能够留下来跟随我征战幽燕,我很感动,这里先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