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刷新宋钟三观,恶人先告状,老师位置也丢了(2 / 2)

柳开生神秘一笑:“宋老师讲课干涩无味,儿臣听得感觉是度日如年,这样不就是长命百岁了吗?”

炀帝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哈哈哈……皇儿说话,果真有趣,看来朕真得去听听才好啊。”

听到炀帝的话,柳开生心中暗笑:“不过父皇还是不去算了。”

“这又是为何?”

“我怕父皇本来要长命万岁的,结果听了宋老师讲课,长命百岁了。”

反应过来的炀帝又是一声爽朗的大笑:“啊哈哈哈,皇儿你真是太有趣了。”

眼看前戏做的差不多了,柳开生这才起身。

然后一本正经的道:“父皇,宋老师讲课不适合皇儿的风格,孩儿想换一位老师,将来才能变得和您一样英明神武,您看如何?”

炀帝有些皱眉,给皇子换老师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炀帝虽然昏聩,但也不好立即答应,只是道:“额,宋钟好歹是海内大儒,这样不太好吧。”

柳开生就知道没有这么顺利,于是又开始他的强词夺理:“父皇有所不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孩儿认为,这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理解为他如果有这样的缺点,我也有,我就要尝试改变,我则是理解为他如果有这样的缺点,而我没有,我可以尝试去让他改变,这样两个人都没有缺点了,岂不妙哉?当然,孩儿是不可能改变宋老师了,所以孩儿就想着是不是换一个没有这样缺点的人来做老师?”

炀帝虽然昏聩,但这些基本道理都是懂的。

柳开生这话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在现有的论点上面有了自己的见解,去改变别人的缺点,这见解非常独到,有理啊。

这宋钟是大儒,但他的授课乏而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趣味,让人听之欲睡。

这确实是他的问题,柳开生作为学生,不可能改变宋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实理。

炀帝意味深长的看了柳开生一眼,心中大为惊讶。

炀帝认真分析,综合考虑,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大抵也是这个道理。

便道:“以皇儿之见,何人可为师?”

柳开生一想,现阶段朝中大臣,秦文也是大儒,讲起课来只怕和宋钟差不求多。

其余诸位在朝的甄知章也好,在民间的司徒空也好,估计都是一个鸟样。

算来算去,就是陆衡这人最为靠谱。

首先陆衡是大儒,其次又久经沙场,是个有故事的人,就这人最靠谱。

柳开生假模假样的沉思一阵,才义正言辞道:“孩儿认为,陆尚书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武能保一方安宁,文能书经治典,绝对是良师益友的存在。”

话说陆衡是朝中清流,自然不为炀帝所喜,但炀帝虽然昏聩却也心中门清陆衡的才能。

闻言便道:“好,明日早朝,父皇就跟陆爱卿说道说道。”

“父皇真乃千古一遇的明君,孩儿谢过父皇。”

说完这话,柳开生竟差点吐了!

实在是太违心了,太恶心了!

……

柳开生前脚刚走,宋钟就来到了炀帝的书房。

此刻的宋钟完全不像是海内皆知的大儒,反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陛下啊,您可要为老臣做主啊。”

由于柳开生前番给炀帝打过预防针,因此炀帝对宋钟的哭诉并没有觉得稀奇。

但这戏还得演:“哎呀,这不是宋爱卿吗,你这是怎么了?”

宋钟不知其中猫腻,只以为炀帝重视自己。

于是接着道:“陛下,如此这般,二皇子前程堪忧,请陛下圣裁。”

“额,这个,这个,宋爱卿,朕知你大才,教授朕两位皇儿是委屈了你,要不这样,以后博儿就由您教授,灿儿朕另请他人?”

宋钟一个趔趄,什么情况?

“陛下,这……”

炀帝却是微微一笑,解释道:“哦,是这样,博儿沉稳,由您教授,朕是一万个放心,但灿儿顽劣,我看不如就找个能治他的人来教授,看他还敢造次?”

炀帝演技不俗,但宋钟也不是省油的灯。

炀帝这样一说,宋钟心中顿时明悟,差不多估计到了柳开生应该是恶人先告状了。

这一招对别人可能没用,但炀帝昏聩,很容易就被先入为主的带进去。

明白真相的宋钟不禁气苦,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被柳开生折辱不说,还被他逃出了自己的手掌心。

不过宋钟任然不想放弃,便又问道:“但不知陛下打算让何人来教授二皇子?”

似乎是炀帝和柳开生早已串通好了,因此道:“哦,我看陆衡爱卿是带兵打仗过的人,又精通儒家经典,所以打算让陆爱卿教授皇儿。”

闻言宋钟有些打退堂鼓,陆衡?

陆衡海内名望,确实是比宋钟名头响亮一些,是朝中中流砥柱。

他宋钟一时也实在难以找到理由说自己比他厉害。

而且炀帝都这样说了,宋钟纵然心有不甘,却也无法和陆衡相比。

再哭诉一番也就只能遗憾之中告命而去!

随着宋钟的离去,炀帝淡淡一笑,都是故事罢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