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万寿核雕”终于完工。明远在核底刻下“雾灵子民敬上”,刀痕与楚三绝的“绝”字技法重叠,竟形成个“继”字。徐清川摸着核雕上的酸角花,眼中泛起泪光:“楚兄若泉下有知,定会为你骄傲。”
五月初六,核雕贡品随驿卒进京。送行的镇民们站在镇口,王寡妇的糖粥担子上插着小旗,旗面绣着“核雕进京”;张大牛的肉铺推出“贡品肉包”,包子馅里混着酸角末,寓意“酸苦尽,甜自来”。阿远望着远去的马车,突然想起明远说过的话:“最好的核雕,不在皇宫,而在镇民的笑容里。”
半月后,府城传来喜讯:圣上对雾灵核雕赞不绝口,特赐“核雕第一镇”的金匾。明远捧着圣旨,看见“核雕济世”四字时,突然明白这既是荣耀,更是责任。他望向医庐墙上的楚三绝遗像,像框里不知何时多了颗酸角核,核纹天然成“传”字——那是镇民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核雕传承的期许。
雾灵镇的酸角树又结出了新核,明远将它们分发给镇民,教大家雕“平安”“健康”等吉祥字。阿远发现,当镇民们专注雕核时,脸上的神情与徐清川配药、苏挽秋扎针时一模一样——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
夜深了,医庐的酸角核灯依旧亮着。明远坐在窗前,手中的刻刀在新核上轻轻游走,这次他要雕的,是雾灵镇的全景:青石板路、雕花门楼、熙攘的市集,还有那棵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的酸角树。他知道,这枚核雕里藏着的,是一个小镇的魂,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烟火人间的眷恋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