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狄公试探(2 / 2)

“《周易·系辞》有云:‘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又言‘爻者,效此者也’。古之先贤认为,天地万物,其生灭,其枯荣,皆有定数;其演变,其征兆,亦有迹可循。一些早已失传的秘传方术,或是上古遗留下来的通灵异宝,据说便能窥探、感应这些常人无法洞悉的‘气数’与‘征兆’。你这面骨镜,能对鬼市的‘小畜卦’产生反应,能映照佛骨上的‘天授’刻痕……林琛,”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要穿透林琛的皮囊,直视其灵魂,“你曾言,你这一身异术,乃是随一位云游四方的师父所学。那位师父,究竟是何方神圣?你这身远超大唐任何一位老仵作的验尸技艺,断案思路,还有这面能够感应‘天授’的奇异骨镜,当真……仅仅是所谓的‘江湖奇遇’,便能解释得通吗?”

怀疑的利箭,再次精准地射向林琛的来历根源!尽管狄仁杰巧妙地将其包裹在“古老方术”、“江湖奇遇”的框架之内进行质询,但那份对林琛这个“异数”本身存在的探究与审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沉。

林琛心中警铃大作,头皮隐隐发麻,但脸上却不敢流露出丝毫慌乱。

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反而顺着狄仁杰铺设的台阶往下走,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唏嘘与无奈:“狄公明察秋毫。家师……早已驾鹤西去多年,其名讳……恕卑职不便提及,实乃师门规矩。卑职这点微末技艺,确是东鳞西爪,杂学旁收,与狄公这等经天纬地之才相比,实难登大雅之堂。至于这面骨镜……”

他话锋一转,再次将焦点引向那个核心谜团,试图转移狄仁杰对自己身份的过度关注,“或许,它本身就与‘天授’二字,有着某种我等尚未知晓的、深刻的渊源?”

“‘天授’……”果然,听到这两个字,狄仁杰的眉头再次紧锁,目光也随之变得格外凝重。“感业寺佛骨上的朱砂秘文,崔玄暐刺杀前后那近乎癫狂的执念与他腕上自残的痕迹,你这面骨镜的特殊反应,甚至……”

他微微一顿,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沉肃,“据宫中传来的密报,天后……近来似乎也对这两个字,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兴趣。据说,她曾数次在私下场合,对着近臣或是在自语中提及,似有所指,又似在期待着什么……”

两人目光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言喻的凝重与惊疑。

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此刻却如同一根无形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丝线,将偏僻寺庙的地宫秘辛、戒备森严的皇宫刺杀、来历不明的神秘骨镜,乃至九重宫阙之上那位权倾天下的女主的心思,都诡异地串联在了一起。

“这‘天授’二字,究竟是早已注定的预言?是蛊惑人心的谶纬?是某个隐秘组织或潜藏势力的代号?还是……仅仅是一连串匪夷所思的巧合?”

狄仁杰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案几上轻轻叩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仿佛在敲打着未解的谜题。

“崔玄暐,一个本该以光复家族荣耀为己任的关陇旧臣之后,心口却刺着代表鬼市阴暗力量的‘小畜卦’图腾。他潜伏东宫多年,步步为营,冒名顶替,最终却选择在含元殿行此同归于尽之险招,绝不可能是单纯为了一个早已失势、甚至生死未卜的废太子李贤复仇。他更像是一枚……被精心挑选、悉心培养、关键时刻投入棋局,用后即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