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德性子急,闻言已是怒形于色:“哼!区区一个外戚,也敢对大哥无礼?若他敢使绊子,俺老张定叫他知道厉害!”
“翼德不可鲁莽。”主公沉声制止,随后看向我,“子明,依你之见,景升公对此难道就毫无察觉,任由蔡氏坐大吗?”
这正是我要阐述的关键。“主公明鉴。景升公并非昏聩之人,对蔡氏的跋扈,他心中未必没有数。但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景升公性格优柔寡断,且晚年愈发求稳怕乱。蔡氏毕竟是助他稳定荆州的功臣,蔡夫人又深得其宠信。加之蔡瑁手握重兵,势力庞大,景升公即便心有不满,恐怕也缺乏彻底整肃的决心和魄力。他更倾向于维持现状,以求内部的暂时平衡与安宁。”
“换言之,”我总结道,“景升公对蔡氏的依赖和某种程度上的纵容,成为了蔡瑁弄权的温床。这种依赖,既是出于现实的军事政治需要,也掺杂了个人情感与性格因素。这使得蔡氏集团得以在荆州这片土地上肆意生长,成为了依附于荆州牧府这棵大树的巨大藤蔓,甚至隐隐有喧宾夺主之势。”
“这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我自问自答,“意味着我们在投靠景升公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来自蔡瑁集团的压力和敌意。我们在争取景升公信任与支持的同时,也必须找到与蔡氏周旋甚至对抗的方法。这绝非易事,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隐忍功夫。”
我再次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但措辞依旧小心:“我已设法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持续关注襄阳内部的动向,特别是蔡瑁及其党羽的言行举止。后续我会将整理分析后的重要情势,及时向主公和诸位汇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我们尚未抵达荆州之前,尽可能地摸清蔡氏集团的底细、运作方式及其内部的薄弱环节,将是我们未来立足的关键。”
我看着大家凝重的神色,知道这番话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认清困难,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总而言之,蔡瑁及其外戚集团,是我们在荆襄将要面对的最直接、最强大的内部阻力。他们掌控着实际的军政权力,对我们抱有天然的敌意,并且深谙权谋之道。如何巧妙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将是我们在荆州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考题。”
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这沉重的信息。前路绝非坦途,荆襄虽好,却也布满了荆棘。而我们,必须披荆斩棘,才能在这片土地上,为主公谋得一片基业,为匡扶汉室的大业,保留下希望的火种。而我深知,我那些潜藏在暗处的“眼睛”和“耳朵”(玄镜台),将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规避致命的陷阱。只是这一切,都必须在我一个人的掌控之下,悄无声息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