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狗不懂(1 / 2)

低沉的天色,隐隐飘下雪花。

平安小栈的门板刚拿开,就听到外面的呼喝:“你们小栈开门也太准时了,就不能早点儿?”

“快快,一碗刀削面,要辣的。”

“……”

声儿还没进去,人已经钻过门板缝儿进去了。

小栈的伙计向田嘿笑着:“裴大官人可是又挨了家里悍妇数落了?”

“滚滚,就你耳聪目明,小子,等你成亲了,还不如我呢~”

“嘿,咱才不成亲呢~”

向田扭头往街面上吆喝着:“客官,来小栈吃碗刀削面啊,天正凉着,一碗刀削面从头发丝到脚底板的痛快熨帖,咱们安城县独一份的刀削面啦——”

“……”

小栈内的人流随着打开的门,很快的热闹起来。

“虽说外头也有刀削面,可每日里的量也太少了些,刚到摊子跟前,没了,要不然才不多花这十来文往屋里头来呢。”

“天凉了,还是屋里头暖和。”

“面和面可不一样。”

“那倒是,不过今儿一早我可是瞧着你吃了两碗刀削面啊,还来这边作甚?”

“等着午上的牡丹鱼片。”

“今儿有?”

“嗯,每隔一日二十条,十条预定,十条先到先得。”

“向田,我来一份牡丹鱼片、”

“……”

店里的客人听着这一声吆喝,也忽的喧杂起来。

“我这里一份。”

“还有我一分。”

“……”

高声的吆喊随着刀削面龙须面的浓汤辛香飘出。

这时,平安小栈旁边的“俞家竹编”的门板打开,精壮的汉子出来,听着隔壁的热闹,笑着开始把自家的竹编拿出来。

刚拿出来几个竹编制物,就有人过来问询几价。

汉子憨笑着连忙迎上。

呼吸间,浓香充斥胸腹。

************

安城县县令宅邸。

“啪”一声。

桌上放下一大碗,汤底都喝的干干净净。

赵大官人扶着肚子往椅背上一靠,舒舒服服的拍了几下。

旁边的赵夫人微微摇头。

对面坐着的刘县令刘堂山一个冷眼瞥过去,赵大官人赶忙的露出憨笑:“还是大舅哥家里的刀削面地道。”

刘堂山嘴角微不可微的勾了下,满意之色触目可及。

赵夫人低声问:“兄长还不动手么?”

刘堂山缓缓放下碗筷,旁边的侍婢奉上茶水,湿布等,慢悠悠的收拾着。

赵德夫妇也放下碗筷,旁边的侍婢上前侍奉。

刘堂山捋着自己的胡子,待看到两人收拾的差不多,方道:“你们啊,急功近利。”

“原本不过升斗小民,就是因为尔等念着区区的配料方子,结果成了书堂院的学子,如今还是那位的学生弟子,有他在,有些手段就使不得。”

“若只是几个方子,几口面也就罢了,不过一时口舌之欲,可前些时日的牡丹鱼片就是上好的佳品,堪比当年之鹿鸣宴。”刘堂山不免缅怀。

鹿鸣宴,乃大乾朝廷荣宠新科进士的宴会,所宴都是大人物,宴上的吃食据说都是宫中御厨所作。

“兄长所言极是,虽说咱府上也学了些,然比起小栈里的手艺还是差了些。”赵夫人道。

“前日那什么阿大的不是说已经出师了?”赵德纳闷。

刘堂山哼声:“前日那小娘子又出了一道烤肉。”

烤肉?

赵德夫妇面面相觑。

烤肉有什么奇怪的?

刘堂山不用看就知道这对夫妻啥也不知道,兀自的咂摸了下嘴巴,唇齿之间好似还能感觉到那外焦里嫩,炭香交织,软糯可口,满口生香之感。

明明是烤肉,可怎么就让他这牙口也吃的流连忘返。

赵德夫妇见自家大哥(大舅哥)的神情就知道自己先前小瞧那名不见经传的烤肉了。

“还真是祖传的手艺?”赵德喃喃。

要不然这秘方菜品什么的怎么一个接着一个。

“所以,要慢,急什么。”刘堂山沉声。

“是。”赵德夫妇应声。

若是早知道她有这些东西,当时就不急着也要什么麻辣烫的方子了,结果现在麻辣烫的方子在他手里不错,她也不再用麻辣烫,可麻辣的味道早就已经风靡安城县,甚至听说旁的州县也已经有了。

正就是赵德懊恼的时候,又听着刘堂山道:“过几日侍郎家的独子要往这里游玩一番。”

赵德夫妇立刻双目泛光:“哥哥(大舅哥)要升官了?”

刘堂山嘴角掀起一抹得色,道:“若是得宜,不日便能升一升了。”

“太好了。”赵德夫妇欣喜不已。

“那小子也是个爱吃的。”刘堂山睇了眼。

赵德夫妇立刻明悟:“哥哥(大舅哥)放心。”

赵德又加了句:“妹婿也会告知黄家郎君。”

“他啊,可好些了?”刘堂山问。

赵德想到黄家郎君的模样,嘿笑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才多少时日~”

刘堂山幽声:“好生照顾着,终也是黄家的人。”

“是,妹婿懂。”

******

忙碌了一日总算是能歇下来的平安小栈。

账房内,借着勤工俭学名头的刘子瑜在忙着算账。

外院里伙计和厨房的师傅们说着话。

内院,隔着窗户看了眼守在门口的大黑,李清田拧着眉头坐到苏棠对面,一脸深沉:“不对劲,很不对劲。”

“以往赵家怎么也有几个探头探脑的,可这两日竟是格外的老实。”

“莫不是怕了我们?”

李清田说着,自己都没有底气。

苏棠沉吟:“或许有更要紧的事。”

“何事?”李清田忽的眼中一亮,“因为临县的小吃一条街?”

苏棠微微挑眉。

临县的小吃一条街就是她给那位廖一成廖大人的法子。

既决定要离开平安镇往安城县来,安城县周遭的地方长官总要得知一二,身为平民,不知道官长们的性情,但总归知道临县的县令是军伍退下来的。

往安城县的路上赵家黄家都没有出现,安城县县令的人手也姗姗来迟,苏棠就知道她成了被算计的筹码。

有方夫子在,她大抵不会出事,可心口的气却是不能憋着。

于是早就定好了法子,就看那位临县县令有没有胆子在她开业这天来了。

结果,不止来了,还一口一句“贤侄女”。

既如此,她这个“贤侄女”必然要名副其实。

小吃一条街。

煎炒烹炸,各式吃食,并附赠些小吃的配方,比如臭豆腐,炸串,粉皮等等。

就是突出一个接地气。

果然廖县令一看就喜欢,当即按了手印,签了字。

就是最后看到上面的条件是当中所得利要给她三成,廖县令这才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