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刘县令在,衙门怎么可能亏钱~必然是商家补啊。”有人道。
“商家补?还做什么买卖?不是都亏了嘛。”
“这就不懂了吧,就是为了薄利多销。”
“……”
有懂的解惑。
“商家会不会涨价啊?”
“这就见仁见智了~”
“……”
说的玄乎,不就是看谁眼神好呗~
虽有愤愤然,也有撇着嘴说必然不会去买的,可最后还是如同汹涌的潮水直奔过去。
临近过年,谁家不买点儿东西?
没钱的人家即便是年货,可能也够不上衙门返还的银钱的数,可真的到了街面上一看,好像还真比前阵子看的时候便宜了些。
有钱的人家不在乎衙门返还的银钱,可仔细一算,返还的银钱都够往平安小栈吃顿面了。
这不也是白来的嘛~
尤其平安小栈的买卖价钱也在这里头。
现在都恨不得一日三顿在平安小栈吃呢,有便宜的优惠干嘛不来?
不来白不来!!
百姓们蜂拥而至。
王主簿忙的眼花缭乱,虽然手边上的银钱越来越少,可衙门库房里的银钱必然越来越多~
往年年底商户们也各有上税,可各家买卖多少,衙门并无定数,而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买卖数额多的,别想跑。
少的,也不用哭诉着衙门不讲理。
衙门有了进项。
至于刘县令,只要有钱,他就不反对。
商户们更是高兴。
价钱便宜了,往年里的陈货都能清出去。
价钱贵一点儿的,主顾只瞧着有什么券,也就想着买一买也没关系。
总归一年就这么一次嘛。
皆大欢喜。
平安小栈更是忙的团团转,多亏了前阵子苏棠已经托平安镇里长安排了第二波学习刀削面龙须面的汉子,刘阿大还有几个早先的大厨学会了十多道苏棠摆弄出来的菜色,连张山吴大赵大牛等几个也学会了几道菜。
旁边的几个县镇听闻了过来一瞧,果真热闹,索性也想着回去弄,可没奈何百姓们都听说了安城县的热闹,何况当尝过了平安小栈的吃食,更是不辞辛苦远途也要来一回。
每年年底各个地方跑把式卖艺的更是看着直流口水,有心眼多的找上了提会长,提会长嘿嘿一笑,当时四条街上的正中间划出了一块儿细长条的地方,专供。
不管卖艺挣多挣少,都要给商会一成。
往年里跑把式卖艺的人家都是商会瞧不上眼的,于是少不得街头的混混们捣乱,再有衙门对外来的收税总要多一些,即便是辛苦钱最后到手里也不过六七成,而现在只交一成,还没有人来捣乱,毕竟街面外头守着的就是衙门的人。
耍把式卖艺的高兴了,一传十十传百,竟是划出来的地儿很快就满了。
最后临近过年的前十天,那四条街索性只能走着进出,车马禁行。
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井井有条。
就好像早就知道会这样热闹。
四郊五县听闻的百姓们更是蜂拥而至,早先去过一次的也不得不再去两次三次,哪怕是家里头最为拮据的人家也咬着牙:“一年就这么一回,去玩玩儿。”
“……”
连安城县的客栈都满了。
听闻之后,王主簿把客栈的券也加到了券上。
想逃税?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