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赵麟首次参加这个世界的婚礼。
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因为他也马上要成婚了,而且还是一次娶进两个。
虽然州城里的婚俗,要比乡村要繁琐,也要贵气。
可大致程度,应该也是相当的。
他此次参加王大石的婚礼,也算是间接地体验,见证了一把。
敬拜过天地、列祖之后,王大石又对寡娘三跪礼拜,以感老娘的养育之恩。
王婶想到这些年的苦楚,又想到大儿子也成婚了,顿时喜极而泣。
一旁的老太太对她则是安慰不已,说大喜日子应该高兴云云,王婶这才停止了哭泣。
拜礼依旧在继续,王大石又向赵老太太进行了叩谢。
而且,礼仪之重,竟和拜他娘没什么区别。
外面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感谢赵家对他们王家的提携照顾之恩的。
若不是赵家,别说他们王家兄弟成婚娶媳妇了,就算生存都很困难了。
这个大礼,在外人看来也是应该的。
赵麟没想到,这还没有去迎娶,就已经跪拜这么多了。
等过些天自己成婚的时候,只会比这多,不会少。
司仪再次高呼,外面鞭炮阵阵。
这预示着需要去迎接新娘了。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而且,去往张家的路虽还有些泥泞。
但一大早,就有几十号人,吃过饼喝过肉汤就去修路了。
只要是难走、容易陷车的地方,都进行了修整。
对于迎亲的队伍,这无疑会好很多。
伴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的队伍终于出发了。
走在最前列的无疑是王大石这个新郎官,今日,将是他人生中地位最高的一天,伴随左右的甚至还名闻中原的才子赵麟。
过了今天,可以说他再也没这个待遇了。
村里的无论男女老少,一大早都起来了。
今天王家熬的大锅饭十分丰盛,只要去就能吃到两个白面馒头,以及喝上肉汤。
十里八村的大户人家,也没有如此阔气过。
所以,一大早这些人就来到了王家,开始排队领取。
当王大石骑着高头大马,在赵麟的陪同下准备离开时,他们也高呼起来。
“多谢诸位乡亲前来观礼,家中备有薄酒,还望不吝赏个脸。”
当然,这些都是客气话。
乡野村民,一年到头都喝不上一次肉汤,吃不上一次白面馒头,根本不用他邀请,这不都来了吗?
一众人吹吹打打下,抬着轿,跟在王大石、赵麟后面向张庄走去。
田野间苍茫一片,寒风呼啸。
但众人的心情却是喜悦的,激荡的。
再加上早上吃撑了白面馒头,喝饱了肉汤,一个个是浑身干劲,丝毫不惧这严寒。
赵麟却是心绪万千,感慨不已。
无论是何时的老百姓,他们真的是一群很容易满足的群体。
他们没有太大的欲望,只要让他们能好喝足,又有些追求,那么他们就能有无限的希望。
就像眼前一样。
张庄距离他们村并不远,这不,一路上吹吹打打,走走停停,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
到了村口自有人迎接。
赵麟这一年虽时常锻炼,身体强壮了不少,但在凛冽的寒风中骑马了半个时辰,还是感到了身体的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