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姚子衿(1 / 2)

而朱瞻基更多想到的是爹说的,草原缺乏耕地,即便在后世,许多蔬粮也依赖外地输入。

如今大军北伐,补充维c主要靠黄豆及衍生的豆芽,还有茶叶煮水。

然而冬天生豆芽并非易事,即便可行,条件也极为苛刻,普通士兵根本吃不上。

茶叶更被视为战略物资,如药品般珍贵,供应量有限。

朱瞻基几乎能够断定,如今北伐军之中,必定会有一定数量的人患上了坏血病。

“父亲!”

“父亲?”

“在想什么?”

朱高炽连唤两声,见朱瞻基毫无反应,顿时有些恼怒地推了他一把。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些事情。”

朱瞻基摇了摇头,随后说道:“父亲,我记得咱们住在顺天府那会儿,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攻来,那时祖父又不在应天府,您手里仅有万余兵力,却硬是撑了一个月。

说起这些,您也算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我有个疑问想请教。”

“哈哈………”

听到儿子提起自己往昔的辉煌战绩,朱高炽脸上立刻浮现出几分骄傲之色,转头看向身旁的张氏笑道:

“你看这孩子,都过去那么久的事了,还旧事重提。”

他嘴上这样说,但胖乎乎的脸庞却满是得意,接着说道:“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不过我不确定能不能回答清楚。

那时候我也是被迫上阵,太爷爷在世时,我平时只读些圣贤书,打仗这类事对我来说完全是门外汉。

当时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压境,我心里早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幸亏北平的老百姓不离不弃,再加上*亲自披挂上阵,带领一群妇孺,多次击退试图登城的敌军,这才守住了顺天府,等祖父带兵归来,一举击溃了李景隆。”

说到这里,朱高炽神情变得感伤,又带着些许遗憾看着自己臃肿的身材说道:

“说起来,我也算有点军事才能,若非如今这般模样,哪轮得到你二叔和三叔回归战场?说不定现在站在祖父身边的,就是我了。”

“对对对,父亲您最厉害!”

瞧见朱高炽满脸惆怅感慨的模样,朱瞻基忍俊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但随即想起正事,继续问道:

“父亲,既然您也曾身处军营,可知将士们久处沙场,会不会有人变得体弱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甚至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呢?”

“这个………”

朱高炽听罢儿子的话陷入思索,稍作停顿后才道:“这个倒未曾留意,不过估计是有的。

这类小毛病在军营里应该不算少见,通常吃点药,休息一阵子便能恢复。”

朱瞻基听后沉吟片刻,点头表示理解。

他觉得坏血病这种状况是有可能发生的,在二战时期,即便条件优越的部队有时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更何况是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粮食运输已经相当不易,能够依靠黄豆发芽或者泡茶饮用来维持已属难得,哪里还谈得上新鲜蔬菜的供给?

但与海军不同,后者更容易获取补给,即便暂时缺乏,战后弥补也无大碍,因此这类疾病通常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小病,只要不致命即可。

见朱瞻基陷入沉思,朱高炽亦面露疑惑,询问其思考之事。

朱瞻基坦然作答,提到自己正在考虑北伐军士日常饮食是否过于单调,长期缺乏蔬果与肉类恐对战斗力产生不利影响。

他提议研发一种复合型军粮,包含肉与菜,即便无法全面推行,偶尔用于改善伙食亦可增强士兵体魄。

“专供*的食物?”

朱高炽听罢颇为惊讶,“自古以来似乎并无此类尝试,顶多预备些腌制肉品而已。”

“过去未有不代表未来不可为。”

朱瞻基稍作思索说道,“将士们奋不顾身,我们理应确保他们的衣食无忧。

这项工作至关重要,需尽善尽美。

如今国库充裕,可以投资鼓励民间饲养家畜,并加工成军粮;同时推广温室种植蔬菜。

如此一来,既能回馈百姓,又能提升前线战士的生活质量。”

朱高炽听后略作权衡,认为此举确有必要,且值得探索。

但他建议先行试验少量样品,验证可行性后再决定后续步骤。

朱高炽心中存疑,毕竟从未听说过类似做法,若最终制成的军粮成本过高或根本无法使用,则徒劳无功。

朱瞻基意识到父亲所言有理,只是受其启发萌生此想法,遂将研制军粮的构想提出。

可是真要说起军粮的做法,朱高炽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见儿子还为此苦恼,朱高炽便笑着说道:

“这事你让你娘吩咐尚食局的人琢磨一下,他们平日里就专干这些,想必能有些主意。”

正与胡善祥低声说话的张氏听到了朱高炽的话,抬眼看向丈夫,问道:“尚食局的人要研究啥呢?”

朱高炽见她问起,就说:“你儿子想弄种军粮,得有菜有肉的,你就吩咐一下呗,正好你掌管宫内事务,这事儿简单得很。”

张氏闻言愣了一下,转头看向儿子:“有菜有肉的军粮?”

“唔……算是吧。”

朱瞻基心里也没底,但想了想,军粮确实该营养均衡、能量充足,有菜有肉的描述倒也贴切,于是点头道:

“还要便于储存,食用方便,最好还有专用餐具装着,打开即食的那种。”

听到儿子的话,张氏口中喃喃重复了几句,随意地点点头道:“要求不少啊,知道了,明天就让他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