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面对朱瞻基这位太孙殿下,崔格以及许多太医院的御医都怀有极大好感。
即便有些人内心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的观念,对朱瞻基也无恶感。
毕竟皇家医学院的创立,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你……唉!”
见崔格如此固执,金忠怒目而视,最终也只能摇头叹息。
没办法,谁让这位御医每次提到事,都把太孙殿下搬出来当理由。
尽管金忠心中不满,却无处发泄。
朱瞻基恰好目睹这一幕,见金忠无奈的样子,忍俊不禁上前调侃道:
“我觉得崔御医说得对,您刚有点好转,确实该好好休养。
现在幼军才刚开始组建,没什么大事需要您操心,还不用您出手呢,别到时候真要您帮忙时,您又病倒了。”
“太孙殿下。”
“见过太孙殿下。”
朱瞻基到来,金忠微微一惊,一旁的崔格连忙行礼。
朱瞻基对崔格印象不错,这个御医虽然医术如何尚不清楚,但从刚才顶住金忠这个兵部尚书的态度来看,应该是个尽职尽责之人。
这对朱瞻基而言,是最重要的,毕竟病人最看重的是医生的品德,而非医术。
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即便技艺稍逊一筹,但只要能治病救人,在某些医术更为高明的同行中,反而更值得信赖。
见到崔格行礼,朱瞻基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意,抬手让他免礼,随后说道:
“崔御医,我记得您进太医院也有十多年了吧?”
崔格闻言躬身回道:“回禀太孙殿下,臣于洪武三十年入太医院,至今已逾十八载。”
朱瞻基点头表示理解,十八年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几乎占去了一生的大半岁月。
加上他早年的经历,这位崔御医无疑是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了。
朱瞻基想到这里,微微一笑,接着问:
“关于皇家医学院的事,您应该有所耳闻吧?”
崔格听朱瞻基提及医学院,虽不明具体意图,仍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朱瞻基见状继续说道:“近日工部汇报,最晚明年六月,医学院应能竣工,相关的筹备工作也需尽早着手。
尤其是医学院祭酒、博士、司业及学政等职位的人选,还有教师的聘任,都需要提前安排。
我看崔御医医德高尚,医术亦十分出色,有意请您来推荐合适人选,不知您意下如何?”
皇家医学院与皇家学院不同,占地面积仅千亩左右,建筑风格也较为低调。
很多方面都力求简朴,因此建设周期比皇家学院要短得多。
尤其在水泥应用后,负责这两所学校修建的刘柘重新规划了工期,预计最迟明年六月即可完工。
从时间上看,这既不算短,也不算长。
然而,作为首次设立的医学院,诸多前期工作必须尽早准备。
因此朱瞻基近来一直在寻觅一位合适的负责人。
不过看到崔格后,他心中突然有了主意。
这位御医是他最熟悉的太医院成员之一。
为人处事似乎无可挑剔,让崔格来推荐人选,也是一种试探,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能力、品德和医术。
如果此人确实可靠,日后医学院建成后,可将其事务交付给崔格管理,也能为他减轻不少负担。
崔格听闻朱瞻基的话语,心中震颤不已。
尽管他对皇家医学院有着诸多构想,但从没奢望过太孙殿下竟会委以重任,让他来推荐医学院的官员。
在他看来,皇家医学院无疑是医学界的巅峰之地,未来必定成为天下医者的信仰之所。
可如今,这样一个神圣职位的提名权竟然落到了他的肩上,这令他措手不及。
身为一名御医,虽任职已久,但面对这般重责大任,还是让他一时难以开口。
他朝朱瞻基望去,内心忐忑,不由自主地跪下说道:“臣惶恐,皇家医学院为医界盛举,臣不过区区一介郎中,实不敢妄议此事。”
朱瞻基见状,颇感无奈,便让身旁的张懋将崔格扶起,同时安慰道:“只是举荐人选而已,并非什么大事,你就当是对太医院的御医做个评价吧,别有顾虑,就算说错也没关系。”
崔格被扶起后,仍是满心疑惑。
让他这样一名普通御医来评价其他御医,这简直不可思议。
旁边的金忠听到朱瞻基的提议,不禁展露笑意,随后对朱瞻基说道:“太孙殿下,我看不如直接任命崔御医为祭酒,将医学院交由他全权管理如何?”
“您莫不是想借机支开崔御医,省得有人时时盯着您?”
朱瞻基听罢金忠的话,皱眉翻了个白眼,对这位老臣的话略显不满。
然而,他未曾料到金忠竟如此看重崔格。
金忠虽言语间带着玩笑之意,但他身为兵部尚书,即便是玩笑话,也能看出他对崔格的肯定。
金忠一向支持朱瞻基,若非确信崔格的品行与能力,断不会贸然举荐。
由此可见,崔格必有过人之处,金忠才选择这样的方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