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三年,刘裕在京口举兵,却月阵的长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望着桓玄焚烧的建康宫阙,想起寄奴儿时常在新洲割芦荻的场景,手中的金错刀忽然发出清鸣——这把曾伴随他北府军抗敌的战刀,终将斩尽乱世的荆棘。
拓跋珪在盛乐城称帝时,命人将“鲜卑”旧名改为“魏”。他抚摸着龙椅上的狼头雕刻,想起祖母贺兰氏说的“鲜卑人当有天下”,忽然挥剑斩断案头的《五经》竹简:“汉家礼制虽好,却让鲜卑男儿失了野性!”殿外,鲜卑武士的呼麦声与汉人儒生的诵诗声此起彼伏,恍若两种文明在碰撞。
刘义隆在玄武湖训练水军时,望着《元嘉历》上的“甲子”字样,想起檀道济被杀前的怒吼:“乃坏汝万里长城!”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滑台、虎牢,忽然对沈庆之说:“朕欲复河南故地,卿以为何如?”沈庆之叩首道:“马步不敌骑兵,檀公之鉴不远!”话音未落,却见刘义隆已在诏书盖上“永初”玉玺——那是刘裕的年号,也是他对父亲遗志的执念。
冯太后在平城推行均田制时,鲜卑贵族们的抗议声震动宫殿。她望着李安世呈上的《均田疏》,想起丈夫拓跋濬临终前的叮嘱:“鲜卑与汉人,当如水乳交融。”遂拿起金剪,亲手为太子拓跋宏剪下鲜卑发辫,换上汉人冠冕——发丝飘落间,她听见门外的鲜卑老臣在哭骂“数典忘祖”,却也看见汉族士大夫眼中燃起的希望。
侯景在寿阳城扯起反旗时,正对着铜镜拔去鬓角的白发。“萧衍老儿说我‘形如猕猴’,”他冷笑一声,将梁武帝的《断酒肉文》扔进火盆,“今日我便要让这佞佛的朝廷,尝尝刀兵的滋味!”当他的铁骑踏破建康台城时,看见梁武帝在净居殿吃斋念佛,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怀朔镇当镇兵的岁月——那时他梦想着建功立业,却从未想过会成为人人唾骂的“宇宙大将军”。
宇文泰在关中创立府兵制时,给十二大将军都赐了鲜卑复姓。李虎摸着新赐的“大野氏”符节,想起祖父在北魏时的战功,忽然对宇文泰说:“胡汉之分,当在文化,不在姓氏。”宇文泰抚掌大笑,指了指案头的《周礼》:“吾欲仿周公制礼作乐,使关陇子弟,皆有‘士’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