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她只想搞事业·资本篇(2 / 2)

当\"小瞳\"在虚拟演唱会上翻唱她的成名曲《裂缝里的光》时,林悠正在沙漠里拍摄环保纪录片。她对着镜头弹起木吉他,风沙穿过弦间的缝隙,发出比完美更动人的杂音。这段未经修音的视频在b站获得2.3亿次播放,弹幕铺满屏幕:\"原来真正的光,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谢谢林悠让我看见,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发光\"。

虚拟偶像的热度在三个月后迅速消退,而林悠发起的\"实体音乐复兴计划\"却如火如荼。她带着乐队在全国三十个城市的Livehouse巡演,每场都限量发售实体cd,封面上印着可以追溯录音现场的区块链二维码。在成都站的后台,一个戴着VR眼镜的女孩摘下设备说:\"原本以为虚拟偶像更酷,现在才知道,真人的呼吸声比任何特效都更有温度。\"

第十章:格莱美的量子麦克风

秋分,林悠收到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的提名邀请。她的参赛作品是融合了编钟、骨笛等 ancient chinese instruments 的量子交响专辑《文明共振》。在纽约的录音棚里,她将曾侯乙编钟的音频采样与量子计算机的随机波函数结合,创造出跨越三千年的时空和声。

颁奖礼当晚,她穿着绣有《千里江山图》纹样的改良旗袍,手里握着用司南造型设计的麦克风。这个麦克风内置了她开发的\"文化指纹\"系统,能在演唱时实时解析歌词中的文化意象,投射出对应的AR画面。当她唱起《楚辞·九歌》的片段时,全息投影里的青铜神兽与赛博朋克风格的纽约天际线交相辉映,引发全球172个国家的同步转播。

在获奖感言中,林悠举起一枚青铜齿轮——那是从南阳矿洞遗址出土的文物复制品:\"这个齿轮来自两千年前的中国,上面刻着'史工'二字,意思是'用技术守护文明'。今天,我想把这个理念带给全世界:科技不该是冰冷的工具,而该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她就宣布成立\"星槎科技艺术实验室\",将自己所有的专利技术开源。实验室的墙上挂着两句话:\"左手代码,右手琴弦让每个音符都有文明的重量\"。当第一批入驻的年轻音乐人看见林悠保存的练习生手账时,发现里面不仅有歌词草稿,还有她用微积分计算的舞台灯光折射角度。

第十一章:资本局的终局博弈

冬至又至,星耀娱乐的股东大会上,唐枫抛出了最后的王牌——用林悠的AI克隆体启动\"虚拟偶像2.0计划\"。全息投影里的\"克隆林悠\"完美复制了她的外貌和声音,甚至能模拟她标志性的眨眼频率。\"根据合同第47条,公司拥有你所有舞台形象的永久使用权。\"唐枫的语气里带着必胜的得意。

林悠站起身,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根据《数字人格权法》第19条,自然人的生物特征数据属于人格权范畴。\"她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了她的\"数字孪生体\"——这个由她亲自授权的虚拟形象,穿着打满补丁的练习生制服,眼睛里闪烁着真实的情感波动,\"而且,我已经提前终止了与贵公司的所有合约。\"

会场一片哗然。唐枫颤抖着翻开解约书,看见落款处盖着的不是公章,而是一枚青铜齿轮的印鉴——那是\"史工\"组织的秘密标志。当林悠走出会议室时,阳光穿过玻璃穹顶,在她身后形成一道彩虹。她知道,这场与资本的博弈远未结束,但至少,她守住了自己的音乐灵魂。

三个月后,林悠的独立厂牌\"星槎音乐\"发布首款产品:一款能将脑电波转化为实体乐谱的量子作曲仪。在产品发布会上,她对着镜头举起一个生锈的齿轮,那是从唐枫办公室的垃圾桶里捡来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资本操盘手,终究没看懂她刻在齿轮上的那句话:\"真正的音乐,永远高于资本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