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改革之举(2 / 2)

周景泰苦笑一声,叹道:“太子有所不知,我朝炼铁之法系前朝遗留,早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微臣多年苦思解决良策,始终无果,实在惭愧。”

高悠目光一凛,道:“周大人,你带我去炼铁的地方看看,或许我能想到办法。”

周景泰见他主意已定,只得引着高悠去了炼铁的地方。

高悠一边看,一边细问炼铁技术工艺,周景泰知无不言。

到了炼铁炉前,高悠看到一众汗流浃背、满身尘垢的工匠正在操作,心中感慨不已。

随后,他亲自问询几名老工匠,了解他们日常生活和劳作状况。

了解完情况后,高悠回到东宫,花了几天时间,写一份详细的改进炼铁设备和技术的方案。

转过天,高悠拿着厚厚的一沓资料又到工部,把方案给周景泰。

周景泰接过去一页页细看,越看到后面眉头舒展、眼睛越亮。

最后总算看完,他对着高悠连连拱手道:“多谢太子,您这套改进方案简直是神来之笔,必定能大大提升我朝铁器产量和质量。”

高悠摆了摆手道:“周大人过奖了。我大恒朝要想强盛,就必须把炼铁的技术提升起来。

你只要按方案去执行,不出数月,产铁量必须会大大的提升。”

“这是自然。”

周景泰信心十足地答道:“臣马上派人照着太子的方案,改进炼铁设备和技艺。”

高悠点头道:“有周大人亲自督办,我放心。父皇让我协助他处理朝务,因此不能一直盯着这事。

所以,后续之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了,如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再来东宫找我便是。”

“臣遵命!”

周景泰又躬身行礼,脸上满是感激和振奋的神情。

高悠交待完就离开了,周景泰看着他离去的背景,对身边的其他官员道:“太子心怀天下,有这样的太子,我大恒必定会重振辉煌。”

随后几天,太子高悠先后又走访了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和刑部,与各位尚书面谈,详细了解这几个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

他将自己从中获取的有价值信息整理成册,每一部门都有针对性地写了一份材料。

次日早朝后,高悠像往常一样跟随皇上来到景隆殿批阅奏折。

如今,批阅奏折这项工作,已经由他全部承担。

皇上端坐一侧,慢慢品着茶,不时瞥几眼全神贯注处理政务的高悠。

高悠处理政务时神情专注、态度端庄,不由得让皇上想起自己年轻时,接手朝政之初的模样,欣慰地点了点头。

高悠能如此勤奋认真地学习理政,实在难能可贵。

高悠察觉到皇上的目光,不禁抬头望去,见父皇正含笑看着自己,心中一暖,提笔的动作更加稳健有力。

时间在批阅奏折中飞逝,转眼已快中午。

高悠批阅完最后几份奏折,才将毛笔搁下,他起身走到皇上跟前,躬身道:“儿臣已处理完毕今日奏折,父皇可要过目?”

“不用了。”

皇上放下茶杯,颔首赞许道:“你做得很好,朕相信你。”

高悠听见这话,知晓皇上认可自己在处理朝务上的处理,心中十分欣慰。

他明白,皇上将这些繁杂的政务交予他处理,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他的能力,更是要让自己学会站在整个国家和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出决策。

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高悠暗下决心,一定不会辜负皇上对他的期望,定要将这份重任接过来,为大恒朝开创一个繁荣盛世。

随后,高悠将自己花了几天时间准备的,各部改革意见书递给皇上。

皇上接过来,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着。

当他看到户部、刑部、吏部、兵部和礼部的弊端分析以及改革措施时,不由得深深震撼了。

皇上缓缓抬起头,凝视着高悠,眼神中透露出赞许之色。

随后他放下意见书,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这些年来,朕一直想要改善各部的弊端,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来主导此事。

没想到你有这番见地和抱负,朕对你甚是欣慰。”

高悠躬身道:“儿臣不敢居功,只是想着若能改善各部弊端,必然能让我大恒朝蒸蒸日上。

所以才冥思苦想,写下这些建议。”

皇上欣慰地点了点头,道:“你心系百姓,志存高远,朕甚是高兴。

既然你已经有了想法,这改革一事就交给你来主导了,有什么需要的资源和支持,你尽管提,朕定会全力支持!”

“谢父皇成全!”高悠面露喜色,心中豪情万丈。

回到东宫后,高悠即刻命人传召丞相厉刚和六部尚书、侍郎等重臣。

待众人落座后,他语气诚恳道:“今日请各位前来,是想听取大家对朝廷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随后,他将自己写的材料拿给他们传阅了一下。

厉刚等人看完之后,振奋不已,站起身,异口同声道:“太子,臣等定会全力支持您的改革之举!”

高悠见众人都表达了支持态度,心中一阵欣慰,有了他们的鼎力相助,他对推行改革更加信心十足。

这夜,东宫灯火通明,高悠和朝廷重臣们齐聚一堂,商讨改革的细则和步骤,气氛热烈而又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