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推进器技术研发完成(2 / 2)

高铭和几个中将来迎接了两人。

苏逸和他们简单聊了一下后,直接和陆婉兮换上极光战甲飞离了军方基地前往了第一船坞。

之前苏逸视察之后,黄依依和王飞就开始了基地的建设工作。

苏逸让他们先建设完成一个船坞用来制造星际运输舰。

王飞和黄依依当即集合了所有的机器人以及工人加班加点,总算是研发完成了第一个星舰船坞。

此时,船坞已经开始根据星舰运输舰的设计图开始了模块化建设了。

苏逸和陆婉兮来到了第一船坞的时候,只见密密麻麻的机器管家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

它们都是通过程序控制的,因此基本上不会出错。

甚至,每一颗螺丝要加固到什么状态,他们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相对来说,这些机器管家的效果比人工还要好很多。

此时,王飞和黄依依也来到了现场,简单和两人打了个招呼。

四人就站在总指挥台看了起来。

王飞指着下方的船坞开口介绍道。

“工人们正在建设的是去年底研发完成的大气层内混合动力引擎。

那边是聚变反应堆的热能输出与超燃冲压发动机。

那边是燃涡轮机,那边是燃烧室,那边是主动冷却通道。”

听到这话,苏逸和陆婉兮点了点头。

因为星际运输舰在太空中和大气层内的飞行环境不同,飞行状态也不一样。

因此,这星际运输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多模态设计。

星际运输舰能根据飞行环境进行光切换。

当星际运输舰位于大气层内时,就切换为依赖空气动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这种技术是之前苏逸兑换的,有些类似之前的无水一号飞行器的发动机。

不过相比于无水一号,这种发动机因为数量多,要求更加的精细化。

其利用聚变热能预热进气,在燃烧室内实现燃料与超声速气流的自持燃烧。

这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以达到燃烧的稳定性,热管理难度很大。

当初无水村的科研人员们可没少被这件事折磨,他们想破脑袋都没有办法解决。

最后苏逸站出来,引导了众人研发方向。

最后,所有人根据苏逸的引导,最终完成了一体化流道设计将聚变堆集成于发动机尾部。

采用利用聚变余热加热进气道空气这种提升燃烧效率的方法这才最终完成了研发工作。

还有尾部的耐高温材料,最终也是采用了结合无水一号尾部的碳化硅复合材料以及增设了主动冷却通道才解决了高温的问题。

看着前方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型发动机,苏逸和陆婉兮都露出了笑容。

这些可是让星际运输舰维持10马赫飞行的重要零部件。

当然,这么大的星际运输舰重量非同小可。

特别是以后装满矿石材料的星际运输舰重量更是不一般,根本无法以传统的模式降落。

因此,他们还需要研发出反重力装置。

不过,也就是这反重力装置最难以攻克了。

预计,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研发。

算算时间,等这星际运输舰的主体建设完成后,那反重力装置技术应该也能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