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重甲骑兵临阵倒戈(2 / 2)

回到上谷后,耿弇将自己这些天发生之事告诉父亲耿况,并请求耿况发兵相助刘秀。

耿况说:“我们就是发兵到了蓟城,也至少距当日三四天了,这三四天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大司马一行只有不足百人,这三四天过去早已生死未卜,就算他有名逃出来,我们骑兵赶到也定然寻他不见。”

耿弇说:“就算如此,也不能坐视不理,我们发兵相助,就会有一丝机会,若我们按兵不动,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耿况摇了摇头说:“若真能救得大司马性命,我自会发兵相助,可如今大海捞针,我们又去哪里寻他?再说你和他仅有一面之缘,你又能了解多少他的为人?”

耿弇说:“父亲你相信我,我看人不会错的,大司马雄才大略,又能礼贤下士,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身边的兄弟们又都是当世豪杰,如果能逃得此难,日后定成大事!”

耿况想了想说:“如果大司马已经遭难,那河北必被王朗所得,我若此时出兵,就是公然反对王朗,只怕王朗会秋后算账。不如我们在这里静等,我派些人去打探消息,如果得知大司马安全,再出兵相助也不迟。”

耿弇听后,也只得同意。

一月后,探马回报,刘秀已经在信都落脚,并且信都、和城两郡已经归附刘秀。

耿弇再次请求耿况发兵,耿况却说:“信都、和城两郡只有几千部队,而王朗此时已经拥兵十数万,我们就算发兵,也不会起到多大作用。”

上谷功曹寇恂,字子翼说:“太守,如今我们出兵相助大司马,那是雪中送炭,必被重用。而若是我们出兵相助王朗,则不过是锦上添花。孰重孰轻,自不必说。如果我们两不相帮,无论他俩谁消灭了谁,我们最好的也就是如今的情况,说不好还不如现在。下官听说昔日王莽害怕的,不过是刘演、刘秀两兄弟罢了,而刘秀当日以两万兵马,消灭王莽四十三万大军,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人。此次他镇抚河北,所到之处,吏民称道,足见他文韬武略,举世无双。那王朗诈称刘子舆,已是世人皆知,假的终究是假的,虽然目前看其势大,可根基并不牢靠。”

耿况思索片刻后说:“就算如此,我们上谷也仅有两万骑兵,还要北边防御匈奴,最多派几千骑兵,骑兵又不善攻城,这一路到信都,大大小小几十座城,我们又能如何呢?”

寇恂说:“我们和渔阳关系甚好,太守可派人约渔阳太守共同发兵。”

耿况说:“那就由你去渔阳,说服彭太守一同发兵,若彭太守同意,那就我们两家各自出动两千重骑兵,三千轻骑兵,南下驰援大司马。”

寇恂来到渔阳面见太守彭宠。

寇恂说:“彭太守,耿太守得知大司马刘秀已于信都安身,欲发兵相助,特来让下官邀请您一同发兵。如今王朗假冒刘子舆之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别看他现在势大,可大多数郡县只不过是畏惧他的势力而表面投靠,其实王朗真正的地盘也不过是邯郸一带。大司马刘秀既然已经站稳脚跟,开春之后必定起兵讨伐王朗,我们若此时发兵相助,无异于雪中送炭,日后必然高官厚禄。”

彭宠说:“这件事太大,我一时之间难以决策,寇大人你先去驿馆歇息,我和大伙儿商量商量,再给你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