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事故责任人”,李不望被授予“系统体验官”头衔,工位就在技术组旁边,桌上摆着特制的防误触装置——一个包着毛线的触控屏,只有当罗盘指针指向“合规”区域时才能操作。他的乱按事件被写成《AI与玄学兼容性白皮书》的经典案例,标题是:“当人类好奇心撞上仙家代码——论系统容错机制的重要性”。
三个月后,升级版智能系统正式上线,新增的“老地脉记忆库”成了最大亮点,骑手们能在现代导航中看见泛黄的历史路径,配送效率提升20%的同时,还修复了3处被遗忘的地脉裂缝。李不望的“debug勋章”是一枚刻着罗盘图案的U盘,里面存着他乱按出的所有意外数据,被技术组称为“最珍贵的错误代码”。
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系统突然收到紧急订单:外滩老洋房里的老人需要急救药品,AI规划的合规路线因隧道积水受阻。但李不望输入的“1947年防汛地脉图”却显示,有一条被混凝土覆盖的古老排水道仍与灵气网络连通。鼠仙骑手启动“历史路径穿越咒”,顺着泛黄的全息路线图,在积水漫过膝盖前将药送到老人手中——这次配送被记入系统日志,备注栏写着:“政策允许的‘特殊历史场景适配’,感谢李不望式的意外发现。”
而在黑山狐族的据点,狐妖首领盯着网上流出的发布会录像冷笑:“搞再多花样,还不是离不开人类的键盘?”但当他看见系统能自动识别伪装成差评的诅咒时,尾巴突然僵住——那些曾被用来攻击的怨气数据,现在正被转化为保温箱的加热能量,政策里的“负面情绪合规转化”条款,竟在李不望的捣乱中被完善成了无懈可击的防御机制。“也罢,”他甩尾关掉视频,“和这群把错误变成补丁的老鼠竞争,倒也不算无聊。”
凌晨,李不望趴在工位上给触控屏画保护符,毛线笔在屏幕上留下歪歪扭扭的鼠形图案。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是灰仙奶奶发来的消息:“明天测试‘罗盘手势控制’,记住别再喊‘跟着饭团走’——现在政策规定,语音指令必须包含‘合规’二字!”少年摸着屏幕上未干的金粉,突然笑了:原来最好的创新,从来不是完美的代码或高深的符咒,而是允许有人带着罗盘和毛线球,在数据与符文的交界处,踩出一条歪歪扭扭却充满温度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