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情报交锋(1 / 2)

咸阳城外,一座荒废已久的破庙于如水月色下默然伫立。往昔繁华不再,只剩断壁残垣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坍塌的屋顶缝隙宽窄各异,月光透过其间,洒落在庙宇之内,满地蛛网与厚积的尘埃被照亮,光影斑驳,仿若一幅神秘莫测的古老画卷。秦国密探 “夜枭”,身形敏捷,此刻正猫着腰,神色紧张地在墙角忙碌。他手中攥着一块染血的布条,上面用朱砂勾勒出马服邑新筑烽火台的模样,线条虽简约,却精准捕捉到关键信息。夜枭小心翼翼地将布条塞入一块空心砖内,刚要盖上砖块,完成此次机密情报的藏匿,冷不丁,屋顶传来瓦片细微的响动。他心头猛地一紧,常年在生死边缘游走所养成的警觉瞬间被触发,右手如闪电般反手抽出匕首,刀刃在月光下闪烁着森冷寒光,随时准备应对未知的凶险。然而,待他定睛瞧去,发现不过是一只瘸腿野猫,正用那双绿莹莹的眼睛打量着他,在黑暗中,猫眼散发着诡异幽光。夜枭暗自松了口气,收起匕首,再度确认四周无人后,迅速盖上空心砖,旋即融入黑暗之中,身影很快便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同一时刻,在赵国的马服邑,更夫老周如往常那般,提着昏黄灯笼,行走在寂静街巷之中,手中梆子有节奏地敲响,发出 “梆梆” 声响,为这座沉睡的城镇报时。借着灯笼那微弱光线,老周不经意间瞥见墙角处有黑影一闪而过,动作极为迅捷,若不是他多年练就的敏锐观察力,定会错过这一细微动静。老周心中一凛,表面却不动声色,脚步不停,若无其事地拐进旁边小巷。在一处毫不起眼的墙洞前,他停下脚步,伸手从墙洞里摸出一个油纸包。他谨慎地左右张望,确认四下无人后,缓缓展开油纸包,里面是半块刻着奇怪符号的陶片。老周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光芒,他认出这正是三日前秦国细作试图传递情报时遗落的关键证物。他将陶片小心揣进怀里,重新拿起梆子,继续向前走去,那 “梆梆” 声依旧沉稳,在寂静夜里回荡,听上去与往日并无二致,可谁也不知,他怀中正揣着关乎两国情报博弈的重要物件。

秦国构建的情报网络,恰似一张庞大且隐秘的蛛网,在暗中悄然张开,将赵国紧紧笼罩。那些扮作流民的探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成功混入马服邑的铁匠铺。他们看似老实巴交,每日帮着铁匠拉风箱,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实则眼睛时刻留意着铁匠打造新式兵器的每一道流程,将关键步骤默默记在心里。伪装成西域商人的间谍,身着华丽服饰,带着异域风情的货物,出入赵国城门。他们用掺了蒙汗药的葡萄酒与守城士兵套近乎,趁着士兵们酒意上头、意识模糊之际,在夜色掩护下,偷偷测量城墙厚度,为秦国的军事行动收集第一手资料。甚至有擅长易容术的高手,凭借精湛技艺,将自己扮成赵括亲卫队的一员,每日跟随在赵括身边,妄图寻机接近核心机密,获取至关重要的情报。曾有一次,一名秦国间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潜入赵括书房,成功偷到赵括的作战笔记。然而,在他怀揣笔记准备出城时,却被守城士兵拦住检查。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迅速将笔记塞进嘴里,牙关紧咬,生生嚼碎后咽了下去,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情报安全,绝不让其落入赵国之手。

赵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任由秦国肆意窥探。赵括精心组建的 “暗卫营”,成员皆来自市井,个个机灵聪慧、鬼点子颇多。他们分散在咸阳的大街小巷,宛如隐匿在暗处的猎手,时刻关注着秦国的一举一动。有的扮成卖炊饼的小贩,推着小车走街串巷,一边吆喝着售卖炊饼,一边留意着过往行人的异常举动;有的装作街头艺人,在热闹集市上表演杂耍,实则用眼角余光观察着秦国官员、士兵们的交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情报线索。当秦国使者在邯郸大摆宴席时,场面热闹非凡、觥筹交错。一名暗卫巧妙地混进宴会现场,扮作倒酒的小厮,穿梭在宾客之间。他看似专注于手中酒壶,实则耳朵竖起,偷听到秦国使者们关于军事调动的只言片语。宴会结束后,他趁着夜色,将消息藏在酒坛夹层里,马不停蹄地连夜送回马服邑。还有一回,赵国间谍在咸阳城郊外的树林中,偶然发现秦国密探在传递情报时,使用特殊的鸟鸣声作为暗号。间谍心生一计,花了数日时间,仔细模仿这种鸟鸣声,终于在一次关键的情报传递中,成功截取了一份重要情报,让秦国的计划险些落空。

在这场没有硝烟、悄无声息的情报战争中,情报的传递与截获过程充满惊险与刺激,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秦国曾妄图通过信鸽传递马服邑的布防图,他们觉得信鸽飞行速度快、隐蔽性强,是传递情报的绝佳工具。却没料到,赵国早已在边境设下天罗地网,严阵以待。当信鸽扑扇着翅膀飞临赵国边境时,天空中骤然出现一群训练有素的猎鹰,它们身姿矫健、目光锐利,如同一支支离弦之箭,从空中俯冲而下,径直冲向信鸽。在猎鹰的强势攻击下,信鸽毫无还手之力,纷纷被拦截。赵国士兵迅速上前,从信鸽腿上取下情报,展开一看,上面用密文写着赵括军队的详细部署。赵括得知此事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决定将计就计。他故意泄露假情报,对外宣称赵军主力将从北路进攻,成功迷惑了秦国,致使秦国在军事部署上出现重大误判。

秦国自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的情报专家们日夜钻研,终于破解了赵国的一种简单密码。随后,秦国将计就计,利用这个破解的密码,向赵国传递假消息,声称秦军将在河西地区增兵五万。赵国方面收到情报后信以为真,为应对可能的军事威胁,急忙调兵遣将,加强边境防御。然而,当他们严阵以待时,却发现根本不见秦军踪影,这才意识到中了秦国的圈套。但赵国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痛定思痛,更加谨慎。他们的情报人员开始改进情报加密方式,采用多种符号和密码相结合的复杂方法,让秦国的破解工作变得难如登天,恰似在荆棘丛中寻觅一颗微小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