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楚国军制其实分四种:正军,王卒,私卒,县师,
正军是楚国的国家军事力量,早在楚武王时就建立了三军建制。三军以中军为主要战斗力量,其次为左军、右军,楚王为最高指挥官,出征时各军分别由高级官吏令尹、司马、左尹、右尹等率领,有时候楚王也会亲自率领三军或者一军出征。
王卒是楚王出征时的随身卫队,是楚军的精锐部队,王卒的精锐一般为左右二广,每广有战车15乘。在作战时,通常被编入中军,由王族子弟组成,配备着楚军最优良的武器,是楚军精锐中的精锐。
私卒是太子和贵族的私人武装力量,多以宗族子弟组成,主要为车兵。春秋时期,楚国大贵族和王族子弟在自己的封邑里各自拥有着一支私人军队,他们并不属于楚国的国家编制。私卒只听命于各自所属的贵族,一般以调动贵族参战的方式听从楚王之命出征。
县师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地方部队,主要部署于楚国边境地区,多为楚国向中原扩张所占领的各县,而设置的地方武装力量。县师一般由县公统领,直接听命于楚王。县师的主要任务是防守边境,并配合国家的军事行动,是春秋时期楚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战国时,县师被纳入进楚国的常备军,不复存在。
所以此次围剿秦军主要乃私卒,集结各封地武装,真正的正军不足一万,乃是项燕的中军,此次围剿战,除了骑战损失几千兵马外,其他都未曾损伤。
项燕欲再调六万正军精锐决战,其实打得乃是人多欺负人少战术。
当然,这只能怪吕涛愚蠢,春秋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春秋义战讲究的是堂堂正正之战,其中规定: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君子打仗点到为止不伤人性命,不俘虏白头发的老者,不在险关隘口阻敌设伏,敌人阵列未成不击鼓进兵攻击。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这个纨绔之子竟然主动放弃高大城墙出城野战。
果然,使者回来禀报秦军协议内容:一,双方不攻击战场急救医者,急救医者不管敌我皆须全力救治。二,无法突围时皆须无条件投降减少不必要伤亡。三,双方不得杀俘虐俘辱俘,战后双方有权赎回俘虏。四,秦败征南军退出楚国永不犯界,并交割别山城及城内一切财产和工匠。五,楚败则再割让云鱼两城,征南军与熊氏签订之临时协议适用于云鱼两地封主。
对于《临时君子协议》,项燕肯定知道,实话实说,这个协议其实对战败一方是比较友好的,而且吕涛此人虽迂腐,但倒是真的重信。
可秦军要求楚王签约方生效,而且邀请七国使者见证,项燕无奈也只能把协议发往寿春。
既然约定改日再战,楚军收尸队打着白旗过来收尸,因为死亡人数实在太多太密集,楚军派了几千人马忙了一整天,而且按照战场规定,城下兵器战车皆堆积成堆不许私动,这些是秦军战利品。
秦军这边也有伤亡,但相比于楚军却少的多。
秦军伤亡合计五百零三人,阵亡一百三十一人,而且多为仓促上城的民兵,因为民兵无需上城头参战,他们可躲在城墙内防守就行。
可当时战事迫切,城头守军不足,很多民兵主动上城参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