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以六千兵马对战源源不断的天竺骑兵,吕昆不但不跑,而且在吹集结号。
是的,跑肯定跑得掉,但吕昆却不想跑,此次西征,虽然这些仆从军未再敢造次,但作为西征主力骑军,也是时候亮个相了。
军人以武服众,如果一直当观众,是不可能长期压制这些桀骜不驯的野蛮部族的。
当然,吕昆敢于放手一搏是因为他见识到了这些天竺骑兵的实力和装备,说实话,他很失望,比如刚刚发生在华氏城下的骑战,天竺骑兵以数倍于敌的数量优势竟然让半数敌骑安然而退,而且,此战被杀死的天竺骑数倍于敌骑损失。
还有他们的盔甲,可能是天竺太热,也可能他们从未发生过残酷的战斗,他们的盔甲多为皮马甲(半身胸甲),此单薄皮甲只能护住胸口,而且还把皮甲涂抹成五颜六色,头顶插上锦鸡羽毛,额头还点上红印,总之,全是一堆华而不实的样子货。
因为石桥宽度有限,所以从华氏城源源不断赶来的天竺骑兵拥挤在石桥上,这给了秦军充分的时间整队列阵。
吕昆的亲卫团有足足一千八百骑,而且其中有八百重甲骑兵精锐,这些精锐重骑身高体壮,须能披三层甲,须能开三石强弓,配备反曲复合骑弓一把,马刀一把,马枪一杆,重箭五十支,马料补给五十斤。
这样沉重的负重,在中原需要一骑三马甚至于四马,但在天竺,只需要两匹优质天竺马便能行动自如。
所以,在列阵的号令吹响后,亲卫团一千轻骑首先帮重骑披甲,重骑第一层为链甲,第二层为皮质马甲,第三层为别山军工最新研制的冷锻铁甲,铁甲包括胸甲,护臂,披肩,头盔,面罩,以及战马皮甲披挂,重甲连人带马闷罐般被防护成密不透风。
如此重甲,平时行军是不可能穿戴的,须一匹优质战马驮运甲胄,而且,重甲其实最适合特殊战场,比如此刻聚集在石桥边越来越多的敌骑。
吕昆也披挂上了重甲,只不过他无需上阵冲杀而是被亲卫护在中间指挥。
吕昆排了个锋矢大阵,锋矢肯定用八百重甲,一千轻甲铁骑被一分为二左右跟随,随后千余奴骑排左,千余联邦骑排右,再随后是五六百高原骑残兵压着千余八卦军步卒战车。
等于,已经被打残的高原骑兵负责军法队,冲阵期间,只要敢于脱离骑阵或者掉头逃跑,高原骑兵执行军法——射杀或者斩首。
看见秦人不但不跑还列阵准备冲杀,闹哄哄的天竺骑兵也开始排兵布阵,天竺骑兵已经过河的至少有万余骑,没有过河的至少还有万余骑。
已经等不及的天竺骑兵排了个大方阵,天竺人似乎特别爱好方阵,他们的步卒喜欢列方阵,骑兵也喜欢列方阵。
当然,万余骑的方阵摆开,呼啦啦有三四里的宽度,至于深度,目前他们在缓慢往前移动前压,方阵尾部不断有从石桥增援而至的骑兵加入。
两阵间距本来在五里左右,但被天竺骑兵慢慢移动压迫,现在只剩下三里空间。
华氏城河东这块狭长区域本来是块草地,估计以前是阿育王阅兵之处,面积差不多有十里见方,草地西边就是天竺河,北边是肆水河(天竺称其为根德格河),南边是叁水河(巴格玛蒂河),东边是秦军骑阵。
叁水河与肆水河间距只有短短五十余里,而且多水田沼泽。
所以,天竺骑兵如果不能冲破敌阵,他们将会被推入天竺河中喂鱼。
当然,如果秦军这六千余兵马被天竺骑兵包了饺子也会全军覆没,而且,天竺人就是这样想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华氏城头,突然传来一浪接一浪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城头有艳丽似火衣装的国王上了城头,这些欢呼声应该是万岁之类的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