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初露锋芒(2 / 2)

袁绍满意地笑了起来,他对荀彧的能力从来都是放心的。眼下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若是能配上一位善于指挥弓兵的将领,必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若,我近日在想,咱们汉室虽承先秦之遗绪,但近世以来,兵制多以步骑为主,弓弩之用却日渐式微。

“欲效仿先秦,大力发展弓弩、弓箭,以远程武器为核心,重塑我军之势。对此,你有何看法?”

荀彧闻言,微微拱手,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此言甚是高见。”

“先秦之时,弓弩之术极为发达,《考工记》中记载‘矢人为矢’,可见其工艺之精妙。彼时诸侯争霸,弓弩不仅是寻常兵器,更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主公欲以此为本,实乃深谋远虑之举。”

“主公若能效仿先秦,大力发展弓弩与弓箭,必将极大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袁绍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心中早已有了计划,只是想听听荀彧的看法是否与他不谋而合。

“不错,先秦时期的弓弩战术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然则,我军现下弓弩之用尚浅,远不及先秦之盛。文若以为,当如何着手?”

荀彧微微一笑,侃侃而谈:“主公既然有意效仿先秦,臣以为可从三方面入手。”

“其一,在招募与选拔上,当着重选拔臂力强劲、目力精准之士。弓弩之道,非膂力过人者不能善用。”

“其二,在装备与训练上,当仿照先秦之法,打造精良弓弩,并设立专门的教习场所,每日演练射技。”

“其三,在战术运用上,当将弓弩手与步骑协同配合,使其既能远攻,又能近战。如此,则可令我军如虎添翼。”

袁绍听得入神,不时点头赞同:“文若所言极是。然则,弓弩虽为利器,亦有其弊端。譬如箭矢易耗,辎重难负;若无后续支援,则不免后继乏力。此等难题,文若可有良策?”

荀彧微微一笑:“主公所忧者,正是臣之所思。”

“臣以为,解决之道在于后勤与技术并重。后勤方面,当设立专门的作坊,日夜赶制箭矢,并在各处营地储备充足的粮草辎重。技术方面,则可借鉴先秦之法,改良弓弩设计。譬如缩短弩机装填时间、增加射程与穿透力等。如此,则可弥补弓弩之不足。”

袁绍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好!文若之言令孤豁然开朗。然则,弓弩虽为利器,终究是辅助之用。若要使我军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则需将弓弩与步骑融为一体。此等重任,还需文若费心谋划。”

荀彧连忙拱手:“主公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助主公实现此番宏图。”

然臣还有一言,请主公垂听——弓弩虽为利器,但若无精锐之士驾驭,则终不过是废铁一堆。故臣以为,在发展弓弩之余,还需注重将士之素质与士气。唯有上下同欲、军心齐一,则方可无敌于天下。”

袁绍听得此言,哈哈大笑:“文若果然是吾之臂膀!”

他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宏伟的画面:一支由弓弩手和角弓手组成的强大远程部队,在战场上如雨点般射出箭矢,令敌军望风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