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我先交给你一个任务。”
“你带领骑兵队,护送何将军前往郡城上任。沿途务必确保他的安全,不得有误。完成此事后,立即前往荀家找到荀文若,护送他安全抵达冀州渤海郡。我在冀州等待你们。”
“末将遵命!”
袁绍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接着说道:“等你到渤海郡,我便会任命你为军侯,统领更多兵马,为我效力。”
王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悦。于是,他再次拱手行礼,表示誓死完成任务。
何进在听到袁绍的安排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想到在这个乱世之中,袁绍还能如此挂念自己的安危。
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心中暗自思忖:袁绍此人,实乃忠义之士,能在这个时候还考虑到我的安全,实在难得。
何进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由衷的微笑,心想:“袁绍这等人物,确实值得深交。他日若我飞黄腾达,定要将他拉拢到我的麾下,共同谋划天下大事。”他想象着未来有袁绍这样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心中不禁豪情万丈。
“有袁绍为我做背书,我还怕谁敢小觑我?”何进心中暗自得意。
袁绍目送王二离去,心中也暗自盘算。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每一个人才都是宝贵的资源。王二虽然出身平凡,但能力出众,且忠诚可靠,正是他所需的人才。而何进,虽然目前地位不高,但潜力巨大,未来或许能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此战能够以少胜多,主要是袁绍总结前世经验。
他想起前世在邺城藏书阁翻烂的《六韬》,竹简里那句\"甲胄之利,贵在要害\"被朱砂反复勾勒。
将为数不多的盔甲全部武装在自己的部曲身上,虽然不能全身着甲,但是只保护关键部位,既增加了灵活性又增加了防护性,士兵们的接受度也普遍较高。
除了有甲打无甲之外,袁绍还配置了五十强弩手以及一百名弓箭手。
暮色将合未合之际,山谷里飘着血腥味的雾气。
袁绍握着缰绳的手掌微微发麻,方才斩断的旗杆茬口还沾着暗红,那是黄巾军渠帅喷溅的颈血。他望着远处正在收殓尸首的士兵,忽然觉得耳后发痒——原来是一缕断发被凝血黏在铁甲上。
\"本初当真神勇!\"
“今日之战,你指挥若定,以少胜多,实乃兵法大家。我心中有许多疑惑,想要向你请教。”
袁绍微笑着摆了摆手,谦虚地回答:“遂高兄过誉了,不过是侥幸取胜罢了。你我之间,无需如此客气,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何进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我观你部下装备精良,尤其是那些强弩手和弓箭手,他们在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是如何训练出这样一支精锐之师的?”
袁绍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其实无他,不过是注重选拔人才,严明纪律,再加以刻苦训练。对于弩手和弓箭手,我特别强调精准和速度,因为在战场上,他们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今日天色已晚,不如让儿郎们在此扎营?我帐里还有两坛邯郸来的黍酒。\"
当篝火在山谷次第亮起时,袁绍的玉佩与何进的刀鞘碰在一处。值夜的士兵看见两位大人并肩走向中军帐,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交错的河。更远处,伙头军正在宰杀最后几头驮粮的毛驴,血水渗入焦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