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夜雨下得缠绵,滴滴答答地敲打着未央宫的琉璃瓦。汉灵帝刘宏独坐在宣室殿的偏阁中,面前摊开的奏章已经被朱笔勾画得面目全非。他的手在颤抖,不是因寒冷,而是因为愤怒与恐惧。
“陛下,夜深了,该安歇了。”张让的声音从帷幕后传来,像一条滑腻的蛇钻入耳中。
刘宏迅速换上那副世人熟悉的昏聩表情,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直到确认张让确实离开,刘宏才重新挺直了脊背。
他走到窗前,让冰凉的雨丝打在脸上。十九年了,自从十二岁被窦武那个老匹夫从河间找回来,推上这个皇位,他就像一只被关在金笼子里的鸟儿。
“陛下...”一个小太监畏畏缩缩地跪在门口。
刘宏眯起眼睛:“讲。”
“冀州密报,张角门徒已过三十万...”
刘宏的指尖猛地掐入掌心。
三十年过去,他仍清晰地记得那个夏天。九岁的他因体弱多病被送到钜鹿张修那里调养,遇见了游方至此的张角。那个目光如炬的道士不仅治好了他的咳疾,还教会他辨识草药,教他看懂星象。
\"北斗第七星暗淡,主君父有难。\"张角曾指着夜空告诉他。
三个月后,先帝驾崩的消息传来,他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刘宏突然转身,从暗格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他亲手抄写的《太平经》,与宫中收藏的版本略有不同——某些字句的间距、笔画粗细中暗藏玄机。这是他与张角之间独有的暗语,当年分别时张角传授给他的\"符信之法\"。
「恩师在上:雒阳水深,羽翼已成。甲子将至,天象大变。望师珍重,静待其时。」
写完后,刘宏将竹简放入锦盒,又塞入几片只有钜鹿才生长的紫灵芝。这是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秘密——当年张角就是用这种灵芝治好了他的顽疾。
“来人,宣左丰。”
洛阳城的晨雾尚未散尽,小黄门左丰便已穿戴整齐,站在宫门外等候召见。
他身材瘦小,面容白净无须,一双细长的眼睛总是半眯着,像是永远在算计着什么。今日他特意换上了崭新的绛色官服,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左大人,陛下召见。”一名小太监匆匆跑来,低声通报。
左丰整了整衣冠,迈着细碎的步子向内殿走去。穿过重重宫门,空气中弥漫着沉水香的气息,汉灵帝刘宏正倚在龙榻上,几名宫女为他捶着肩膀。
“奴婢叩见陛下。”左丰跪伏在地,额头几乎贴到冰凉的金砖上。
“起来吧。”灵帝懒洋洋地挥了挥手,“朕让你办的事,可都准备好了?”
左丰直起身子,却不敢抬头直视天颜:“回陛下,礼单已经备妥,黄金千两,蜀锦百匹,还有陛下亲赐的'太平经'一部,都已装箱完毕。”
灵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张角此人,在冀州广收门徒,号称'大贤良师',朕倒要看看,他到底是真神仙还是装神弄鬼。”
左丰眼珠一转,立刻接话:“陛下圣明。那张角不过是个装神弄鬼的方士,借着治病救人的名头蛊惑百姓。奴婢此次前去,定当替陛下好好敲打他一番。”
“不,”灵帝突然坐直了身子,眼中精光一闪。
“朕要你以礼相待。如今国库空虚,各地盗贼蜂起,若能用这些小恩小惠稳住张角,让他安分守己,总比大动干戈来得划算。”
左丰心中一惊,连忙叩首:“奴婢明白了,定当谨遵圣谕。”
洛阳的夜色深沉如墨,宫墙内外,暗影浮动。
刘宏坐在偏殿内,望着铜镜中那个身穿龙袍的年轻帝王——他面色苍白,眼窝微陷,鬓角已有几丝早生的白发。他忽然无声地笑了笑,像是在自嘲。
他不过是这些人权力博弈中的傀儡,稍有妄动,便会死得比前任更惨、更快、更无声无息。
所以,当听到张角在民间传道,聚众数十万时,他的心情复杂至极——既担忧又欣喜。他不敢明面上支持师父,甚至连相认都不能,但他更不能眼睁睁看着张角被朝廷的暗刃绞杀。
——于是他选择用这种方式,向师父传递自己的心意。
而礼单里的那部《太平经》,更是藏了他的私心——那是多年前张角亲手赠予他的,如今送还回去,便如无声的暗语,表明自己仍是师父的弟子,尚未忘记昔日恩情。
只是,他终究是皇帝。
——这一步棋,走的不是君臣之礼,而是生死诀别。
刘宏将烛火吹灭,独自隐入黑暗之中。他知道,师父不会回头,他也不会再有机会开口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