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不动声色,只是缓缓饮了一口酒:“先生多虑了。绍所求,不过是河北安定。”
崔琰凝视着他,似要看穿他的心思。良久,他轻叹一声:“也罢。为河北百姓计,崔氏愿助袁公一臂之力。”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举杯相邀:“如此,绍敬先生一杯。”
二人对饮,酒液入喉,辛辣中带着一丝甘甜。
帐外,夜风呼啸,卷起营帐一角。远处,俘虏营中隐约传来低沉的呜咽声,仿佛预示着这场交易的沉重代价。
崔琰放下酒觥,淡淡道:“袁公,崔氏虽助公安置流民,但有一言,不得不先言明。”
“先生请讲。”
“这些人既入崔氏田庄,便是崔氏之民。”崔琰目光如炬,“他日若袁公欲征调为兵,需得崔氏首肯。”
袁绍笑意微凝,但转瞬即逝:“自然。”
当夜,协议达成。崔琰承诺为袁绍提供三万斛粟米作为“安置费用”,并承诺每年会提供给袁绍粮草。作为回报,两万黄巾俘虏将分散到崔氏各庄园,充作“徒附”。
次日傍晚,关羽匆匆赶回大营,红脸膛上沾满尘土。他大步入帐,抱拳道:“大哥,缴获已全数运抵渤海。只是...”他压低声音,“沿途见崔氏家兵押解俘虏,如驱牛羊。”
袁绍正在擦拭佩剑,头也不抬:“云长觉得不妥?”
关羽丹凤眼微眯:“彼等虽曾为贼,亦是大汉子民...”
“二弟心善。”袁绍归剑入鞘,拍了拍关羽肩膀,“但乱世用重典。让他们耕田赎罪,总好过死在战场上,不是么?”
帐外忽然传来喧哗。
张飞粗犷的嗓门老远就能听见:“大哥!黄巾头目嚷嚷着,说要见你!”
袁绍与关羽对视一眼,大步走出。只见张飞揪着一个五花大绑的汉子,那人虽蓬头垢面,眼神却异常清明。
“跪下!”张飞一脚踹在那人腿弯处。
俘虏踉跄着单膝跪地,却倔强地昂着头:“袁将军!某等愿降,但求不为奴!”
袁绍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这个胆大的俘虏:“哦?你有何资格与本座谈条件?”
“某乃广阳读书人,被迫从贼。”俘虏声音嘶哑却坚定,“三万弟兄中,识文断字者不下千人。将军若以奴役相待,恐生变故。”
许攸闻言凑到袁绍耳畔:“主公,读书人确比普通农夫有用...”
袁绍眼中精光一闪,忽然俯身解开俘虏绳索:“好!本将军就给你个机会。三日内,将俘虏中识字者甄别出来,本座另有重用。”
待俘虏被带下去,张飞忍不住问:“大哥真要重用这些反贼?”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袁绍望着俘虏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河北之地,豪强林立。我们需要所有能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