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的边缘,思绪如潮水般涌来。窗外的月光洒在案几上,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想起了白日里那位病患,一个年轻的妇人,因常年劳累而积郁成疾。
那妇人约莫二十五六的年纪,却已显出老态。她的手指粗糙皲裂,指节粗大,显然是常年做粗活所致。苏瑶为她把脉时,能感受到她脉搏的虚弱无力,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大夫,我这病......\"妇人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惶恐。
苏瑶收回手,轻声道:\"无妨,只是气血两虚,我为你开些调理的方子。\"她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药方:当归、黄芪、党参......可她知道,这些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妇人的眼中满是无奈与疲惫,那眼神让苏瑶久久不能释怀。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那时母亲也是这般憔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模样: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却仍强撑着为她缝制冬衣。
\"瑶儿,娘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母亲的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你要记住,这世间有许多病痛,并非药石可医......\"
苏瑶猛地合上医书,指尖微微发抖。她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医馆格外寂静,只有檐角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作响。她望着远处朦胧的灯火,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苏大夫,这么晚了还未歇息?\"是医馆的学徒小翠。
苏瑶转过身,勉强笑了笑:\"这就去歇了。\"她顿了顿,又道:\"明日记得提醒我,去那位李娘子家中看看。\"
小翠应了声,退了出去。苏瑶却仍站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她知道,明日去李娘子家中,看到的或许又是另一番令人心酸的景象:破旧的房屋,满地的织机,还有那些嗷嗷待哺的孩童......
她又想起了崔婉,那个曾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子。如今,崔婉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脸上重新绽放出了光彩。苏瑶为她的改变感到欣慰,却也隐隐感到一丝孤独。她帮助了那么多人,却似乎从未有人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月光洒在医馆的地板上,映出一片银白。苏瑶站起身,走到窗前,抬头望向那轮明月。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曾对她说:“医者,不仅要医身,更要医心。”如今,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可是,她的心呢?又有谁来医治?
晚风再次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嚣声。那声音仿佛从另一个世界传来,与她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轻轻叹了一口气,伸手关上了窗户,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医馆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只有烛光依旧在跳动,映照着她孤独的身影。
她知道,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她依旧要面对那些病患,依旧要为他们开方治病。可是此刻,她只想静静地坐在这里,与月光为伴,任由思绪在夜色中飘荡。或许,这就是她的宿命——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做一个孤独的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带来希望,却将自己的心事深埋心底。
自穿越到这大唐盛世,一切都如梦似幻。苏瑶曾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然而,长安城的繁华、医馆的药香、病患的感激,还有那些与她擦肩而过的面孔,无一不在提醒她,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她与李逸的相遇,更是这段穿越之旅中最绚丽的篇章。
那是一场庆功宴会,长安城内的贵族名流齐聚一堂,花园中百花盛开,香气四溢。苏瑶本不喜这种热闹场合,但因友人的再三邀请,只得勉强出席。她身着一袭淡青色的襦裙,发间别着一支玉簪,显得清雅脱俗。她站在一株盛开的桃花树下,目光游离,心思早已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