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仿佛在描绘一幅无形的图画。“风寒咳嗽,多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所致。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日,凛冽的寒风毫无阻挡地吹向人体,寒邪趁机从皮毛而入,侵犯到肺卫这个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患者常常会伴有恶寒发热的症状,身体对寒冷的感觉极为敏感,即便添加衣物也难以缓解,同时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只是热度通常不会太高。无汗也是常见表现,因为寒邪束缚住了人体的毛孔,使得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头痛也是困扰患者的一大症状,那种疼痛往往是紧绷且闷痛的,仿佛头部被一条无形的带子紧紧勒住。鼻塞流清涕,清涕就像潺潺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流出,这是身体在努力排出寒邪的一种表现。再看舌苔,呈现出薄白的状态,就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花,而脉象则浮紧,手指轻触脉搏,能感受到脉搏跳动有力且位置较浅,如同在手指下跃动的琴弦。”
“此时,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等。麻黄辛温发散,它就如同一位勇猛无畏的先锋大将,能以其强大的力量开泄腠理,将被寒邪紧闭的毛孔一一打开,让风寒之邪得以从体表疏散出去。杏仁苦温,恰似一位温润而沉稳的助手,擅长宣肺止咳,帮助肺气恢复正常的肃降功能,让咳嗽症状得到缓解。甘草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和事佬,调和诸药,不仅能缓和麻黄、杏仁等药物的药性,使其作用更加平和,还能发挥自身缓急止咳的功效。桂枝温经散寒,如同温暖的阳光,助麻黄解表,让寒邪在内外夹攻之下,迅速消散。这些药物搭配在一起,就像一支训练有素、协同作战的精锐军队,各个成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迅速驱散风寒,恢复肺气的宣发功能,让患者重新找回呼吸的顺畅与舒适。”
她顿了顿,目光中透出一丝深邃,继续说道:“而风热咳嗽,则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所致。当温热的邪气在天气转暖、气候干燥之时,趁人体防御机能稍有懈怠,便乘虚而入。患者常伴有发热重、微恶风的症状,与风寒咳嗽不同,此时患者的发热较为明显,体温可高达 38c甚至更高,而对风的感觉相对较弱,只是微微觉得有些风的凉意。汗出也是风热咳嗽的一个特征,因为热邪迫使津液外泄,所以患者往往会有出汗的现象,但即便出汗,热度也不会明显减退。咽喉肿痛是风热咳嗽患者极为难受的症状,嗓子就像被火烧过一般,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甚至影响进食和说话。咳嗽痰黄,咳出的痰液颜色发黄,质地较为浓稠,这是体内热邪炼液为痰的表现。舌苔薄黄,犹如一层淡淡的黄色薄纱覆盖在舌面上,脉象浮数,手指搭在脉搏上,能感觉到脉搏跳动快速且位置偏浮,仿佛是在热烈回应着体内的热邪。”
“此时,治疗应以辛凉解表、清热止咳为主。常用的药物有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等。桑叶甘寒,宛如一位温柔的使者,能轻盈地疏散风热,同时还能润肺燥,为燥热的肺部带来丝丝清凉与滋润。菊花辛凉,恰似秋天里盛开的高洁之花,不仅能疏散风热,还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之邪。薄荷辛凉,其独特的清凉香气能迅速疏散风热,同时清利头目,缓解因风热上扰导致的头晕、目赤等症状,让人头脑清醒。连翘苦微寒,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擅长清热解毒,还能消肿散结,对于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等有很好的疗效。桔梗苦辛平,能宣肺利咽,化痰止咳,就像一位调音师,调整着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让咳嗽症状得到缓解,痰液顺利排出。这些药物搭配在一起,就像一阵清凉的风,迅速驱散风热,恢复肺气的清肃功能,使患者摆脱咳嗽的困扰。”
苏瑶的声音轻柔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崔婉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奥秘的世界。“你看,同样是咳嗽,病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截然不同。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症状,更要深入探究背后的病因,才能开出对症的药方。在中医的理念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咳嗽虽然表现为肺部的症状,但它可能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或者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外在表现。就如同大树的枝叶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枝叶本身,还要深入探究树根、树干以及土壤、气候等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