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月下追有和
十五的月光,轻柔如水,洒在广德城萧有和部太平军临时营帐外。萧有和站在营帐前,望着那一轮圆月,心中却如翻江倒海般难以平静。
外人只道他要完成静一法师圆寂前的嘱托,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心底有个疑惑需要解开,
这疑惑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深知,这一去元明庵,就是打开自己心结的钥匙,
是扭转太平天国局势的关键。
可前路茫茫,危险重重,
一旦有失,他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将士,
又如何面对那些信任自己,跟随自己的兄弟。
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使命,不愿惊动太多人,
他选择了独行。
然而,他的行动还是被人发现了。
得知萧有和独自趁着月色离开,
赖汉英心中一惊,
他知道自家小王爷的心思,
这一定是前往元明庵去完成静一法师的嘱托。
不及多想,他一方面叫人通知曾水源,
一方面收拾了一个包袱,便匆匆追了出去。
一炷香后,
赖汉英赶上了前方的萧有和等三人,
此时,曾水源也已赶到,
长期皱眉的习惯,使得他眉头拧成的 “川” 字,
愈发的明显。
他满脸忧虑地劝道:“小王爷,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局势混沌不明,你孤身一人前去,实在是危机四伏,不如我们一同前往,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萧有和神色凝重,内心在做着激烈的挣扎。
他何尝不想有众人相伴,可责任的重担让他不得不冷静权衡。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水源,此去责任重大,且关乎天国安危局势。若是多人同行,目标太过显眼,极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反倒会误了大事。”
话音刚落,汪白仁也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急切地喊道:“小王爷,您可要三思啊!那元明庵地处偏僻,万一暗藏凶险,设有陷阱,可如何是好?”
萧有和抬眼望向远方,月光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他的内心在恐惧与坚定之间徘徊。但一想到太平天国如今的困境,国都丢失,内部分崩离析,外有湘军、淮军、楚军和洋人等强敌环伺,他咬了咬牙,缓缓说道:“静一法师圆寂前的嘱托,绝非寻常。我一直隐隐觉得,元明庵中必定藏着我心中所思的答案,有能够扭转当前局势的关键线索。当下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浪费不起。只要能找到助力,哪怕前方是龙潭虎穴,这冒险也值得。”
赖汉英长叹一声,无奈又关切地说:“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不如这样,老朽陪你同行,遇事也好有个商量。” 然后对曾水源和汪白仁说:“还要劳烦曾兄弟,汪兄弟做好队伍的稳定工作,带领其他人按照计划前往湖州。” 萧有和想想,自己多个智囊在身边也好,便同意了赖汉英的安排。
见萧有和没有其他安排了,曾水源便深施一礼道:“我们便在湖州城盼小王爷平安归来,一路上万万要多加小心。” 汪白仁也抱拳道:“小王爷一路保重!”
萧有和双手抱拳,向众人致谢,随后翻身上马,在如水的月色下,朝着元明庵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行人骑马远行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众人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满心都是担忧但也隐隐的有些期待。
沿途树林、屋舍等景物在道路两旁飞速退去,此时,急着想找寻答案的心情,使萧有和恨不能肋下生翅,飞往元明庵一探究竟。
就这样,萧有和一行人,骑马赶路,行色匆匆。“得,得,得得” 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大家策马跑了一会,慢慢放慢了速度。
亲卫刘四毛骑在马上,回头问道:“小王爷,那元明庵距离此处有多远的距离,需要多久的行程,我们就这样去吗?” 萧有和道:“那元明庵距离我们所在的广德城东南方向150公里的山中,骑马前去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
想想这样去,路上确实不方便,就欲叫萧铁头找百姓家换些衣物。
赖汉英却在后面打马赶上来道:“不必着急,老朽仓促间带了几套寻常百姓的衣服,不如前面停下试试?” 说着将马上挎着的一包东西亮了出来。
萧有和大喜,只觉自己这个西席智囊真心给力。
于是众人在一处林边下马,就着赖汉英带来的衣服换了。
再看时,萧有和穿了件浅色绸缎长衫,脚上换了一双精致的薄底布鞋,头戴一顶瓜皮小帽,手摇折扇,迈着四方步在众人面前亮了个像。一旁的赖汉英赞道:“绸缎长衫映月光,瓜皮小帽韵犹长。手摇折扇翩翩舞,恰似清风过画堂。”
萧有和听赖汉英这么说,定神细瞧他,就见赖汉英一身较为素净的长衫,也是头戴一顶黑色小帽,手持一把小算盘,给人一种精明能干又沉稳的感觉,活脱脱一个账房先生的模样。便也吟诗对到:“素衣乌帽韵悠然,珠算轻持意态闲。算盘在手乾坤定,赖公英姿赛谪仙。”两人相视一笑。
萧铁头和刘四毛两个护院和伴当的打扮,虽不知道自家小王爷和赖先生为啥笑,但小王爷开心总是好的,便也跟着一起傻笑。
赖汉英和萧有和,
突然你看我,我看你,
又都指着对方的头发发笑。
毕竟满清政府可是实行的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自己等人这一头汉人头发,此刻成为了麻烦。
赖汉英不由得摇头:小王爷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至从见了静一法师,就有些做事失了分寸。
他轻咳一声,又从马上拿下一个包袱。
众人就看他变戏法似的,又从包袱里掏出来了四副假辫子。
于是,众人又嘻嘻哈哈的将这假辫子装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