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汉英生于 1813 年,广东花县四角围人,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慧。同龄人嬉戏时,他已沉浸在诗书之中,对事物有独特见解,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后来,他前往广西闯荡,经商致富,钻研医术,为百姓治病,声名远扬。
1851 年,赖汉英与表兄弟赖文鸿、赖文光等人参加金田起义。他率领太平军水师攻占南京,安抚百姓,宣扬天国宗旨,赢得人心,被擢升为夏官副丞相。
1853 年五月,赖汉英成为西征先锋,与曾天养、林启荣并肩作战,攻克安庆,连克多地。攻打南昌时,虽久攻不下,但成功斩杀清军九江镇总兵马济美,击毙湘军三名悍将。后因东王战略调整,奉命撤围南昌,军队出湖口后分两路,一路经略安徽,一路进攻湖北。
同年十二月,扬州被围,粮尽援绝,赖汉英奉命救援。他率军大破汉河清营,解了扬州之围,洪秀全大为赞赏,封他一等功,加官至东殿尚书。在扬州保卫战中,他分兵三路,在扬子桥大败清军冯景尼部,直抵扬州城下,在援军接应下,扬州守将带领军民安全撤出,洪秀全对参战将士授予勋章与荣誉职位。
然而,命运无情。“天京事变爆发,那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内部纷争。” 赖汉英满脸痛惜,“我曾极力劝谏天王,不要扩大打击面,想保住东王系的部属,他们是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可叹,我的建议没能改变天国的命运。”
萧有和这才知道,天京事变时,赖汉英多次向洪秀全进言,强调东王部属的重要性,希望天王网开一面,保留这些力量,维持太平天国稳定。但洪秀全或许被愤怒与恐惧冲昏头脑,未听取建议,赖汉英也因 “东王部属” 的身份遭受沉重打击。
萧有和追问:“先生因东王之事受牵连,却如何躲过一劫?”
赖汉英迟疑片刻,爆出一个秘密:原来他是赖莲英的弟弟。“天王因我是妻弟,且医术高超,便留我在军中做医者。” 说完,赖汉英有些不好意思,“老朽好久没说这么多话了,今日有些孟浪。”
从将领沦为医者,辉煌前程不再,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
萧有和突然站起身,神色庄重,对着赖汉英躬身下拜:“国难当头,风雨飘摇,正该我们挺身而出。先生忍心一身才学付诸东流?‘’,赖汉英有些心惊,又听萧有和道‘’我虽年幼无知,但也有一腔热血。府中缺西席,还请先生看在苍生的份上,助我一臂之力。”
赖汉英此时脑子里正想着这萧王爷的气运似有改变,又加上自己确实不想就此蹉跎,便急忙起身扶住萧有和,不敢受此大礼,恭敬说道:“此乃我心中所愿,岂敢劳烦小王爷相请。”
当下,二人定下主从名分。
重新落座,萧有和坐在主位,眼神中充满对未来的期望与决心。他问赖汉英,当前局势该如何应对。
赖汉英面色凝重:“城中形势严峻,兵将疲惫,兵力悬殊。城外据点除地堡城外,尽数落入清军之手。一旦地堡城有失,天京城破便在旦夕。”
顿了顿,赖汉英继续道:“为今之计,宜速速让城别走,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萧有和深以为然,急切问道:“只是,该如何实施?”
赖汉英沉思片刻:“我这些年做医者,走遍天京周边山川,昔日领军时也了解地形。我知道明孝陵有一条隐秘小路,可直通石坝村,经古泉村能进入镇州地界,再到句容,最终抵达苏福省,那里是忠王的地盘,有一定根基,可作为我们暂时的容身之处。”
萧有和眼前一亮,心想这或许就是赖汉英的逃生之路,可行。但又担心其中变数,皱着眉头说:“赖先生,此路虽好,但城中百姓众多,如何安全撤离?清军层层围困,行动难免打草惊蛇,怎样避开他们的耳目?”
赖汉英微微点头:“王爷所虑甚是,这确实是个难题,但我们并非毫无机会。依我之见,或许可先秘密联络忠王,让他在外围制造些动静,吸引清军注意力,咱们再趁机行动 。”
萧有和听后,轻敲桌面,思索片刻道:“赖先生所言有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我认为必须与忠王等人商议,听听他们的意见,争取忠王的支持。” 这也为之后萧有和去见忠王埋下伏笔。
赖汉英应道:“王爷英明,如此安排,方为稳妥。”
此时,屋外突然传来嘈杂声,随后萧铁头敲门进来,看到萧有和坐在主位,便知道二人已定主从。
萧铁头向萧有和施礼,禀告说军中有兄弟受伤,来找赖医者。
赖汉英向萧有和拱手:“请小王爷允许我为兄弟们看诊。”
萧有和说:“赖先生,你去查看伤者病情,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早去早回!”
赖汉英拱手道:“遵王爷令。”
萧有和叮嘱几句,又叫萧铁头拿自己的牌子到医者营要人,然后让赖汉英先去了。
忙完这一切,萧有和坐在桌前,陷入沉思,思索着与忠王会面的种种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