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点了点头,立刻传令下去。不一会儿,就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惨叫声,凄厉而刺耳。高付站在原地,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冽,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高付微微皱眉,沉声说道:“我们不能在这个部落停留太久。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半个时辰,然后继续沿着河流搜索。我们要尽快找到下一个部落,争取在弹药用完之前,再打一场胜仗。”
高付站在马背上,望着远方的河流,心中充满了决心。他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他们必须继续前行,为了大雍的安宁,为了边境的百姓,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将军,我们已经休整完毕,可以出发了。”传令兵走到高付身边,低声汇报。
高付点了点头,大声喝道:“全军出发,继续沿着河流搜索!”
随着高付的命令,大雍铁骑一师的士兵们再次策马扬鞭,沿着河流继续前进。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相信只要沿着河流前进,就一定能找到敌人的踪迹
与此同时,京师襄平各大部门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农部官员们纷纷下乡,宣传肥料的自制造方法。他们向农民们讲解如何利用粪便发酵和草木灰等天然材料制作肥料,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增强了农民的自给能力。
工部则将首要目标放在了大规模修建水泥地上。他们的第一步是连通京师襄平周边的县城,以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还能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医部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正积极开展医学教育改革,筹备建立医学院。这一举措旨在培养更多专业的医学人才,提升国家的医疗水平,改善民众的健康状况。然而,这一改革却遭到了部分儒生的强烈反对和谩骂。
这些儒生们认为,医学不过是“末技”,与他们所追求的“经世致用”的儒家学问相去甚远。他们认为,医学教育的推广会分散士人的精力,影响儒家经典的传承。在他们看来,医学知识过于“琐碎”,不符合儒家“君子不器”的理念。
一位儒生在朝堂上大声斥责道:“陛下,医部此举实属不妥!医学不过是雕虫小技,怎能与圣贤之道相提并论?士人当以修齐治平为己任,岂能沉迷于这些旁门左道?”
然而,皇帝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需要文治武功,更需要民众的健康和福祉。因此,他坚定地支持医部的改革,并亲自为医学院的建立撰写了一篇《医学教育谕旨》,以古文的形式阐述了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谕旨中写道:“朕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医者,仁术也,关乎民生福祉,岂可轻视?今设医学院,旨在培养良医,以救死扶伤,保民安康。虽儒生多有非议,然朕以为,医儒并重,方为治国之道。经世致用,非独儒家经典,医术亦然。故朕特谕,医学院之事,务必推行,不得有误。”
这篇谕旨一经发布,立刻在朝堂和民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儒生虽然仍然心生反对,但在皇帝的坚持和谕旨的引导下,也开始重新审视医学的价值。而更多的人则对这一改革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国家进步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