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情况?”小周惊讶地叫道。他们马上将相关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小组进行分析。计算机专家们通过精密的解析发现,这些意识信号与文明遗迹投射出的实体化光幕有着某种微弱的关联,似乎是这些光幕在发射这些信号的过程中干扰了飞船的超意识连接系统。
随着对这些意识信号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信号中包含着一些原始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是如此模糊而混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涌动的身影。计算机专家们运用强大的图像处理算法,试图还原这些图像。经过漫长的计算处理后,一幅让人瞠目结舌的画面逐渐浮现出来。
画面显示的是一群形似人类但又有着巨大差异的生物在进行着一项浩大的工程。那些生物有着高大的身材,体表覆盖着一层像是晶体又像是鳞片的物质,在他们的手中,闪耀着各种绚丽色彩的工具。他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如同星球般大小的结构体忙碌着,那个结构体散发着强烈而又柔和的光芒,结构复杂得难以言喻,在结构体的表面,无数线条和图案像是描述某种巨大秘密的密码纹章。
这个画面让所有看到的人陷入了沉思,它似乎在向人类传达着某种起源的信息。或许这些神秘的生物与这些文明遗迹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可能是遗迹的创造者,或者是某个更为古老、更为发达文明中的一员。这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好奇和猜测,也让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宇宙的宏大叙事中的渺小与无知。
这个新发现的画面成为了一个转折点,船员们的研究方向开始发生系统性的转变。之前相对分散的研究工作开始向探索这些可能是遗迹创造者的神秘生物方面集中倾斜。
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们在飞船的资料数据库中疯狂地搜索相似的生物形象或者文化符号。他们翻阅了从古地球各个文明留下的古老文献到如今银河系已知文明考古报告的海量资料。虽然没有找到与画面中生物完全匹配的形象记录,但他们发现了一些在古老传说中可能存在的关联。比如在古老的玛雅文明传说中,有提到过一种从天而降的高大闪光者,他们带来了神奇的知识并且帮助玛雅人建立了当时在地球上堪称先进的文明架构。还有在银河系边缘一个不知名小星球文明的古老壁画上,发现了一些类似晶体结构的图案,尽管画风粗糙简易,但从形状和结构来看,与画面中神秘生物体表覆盖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语言学家们则开始尝试对这些意识信号中的一些简单频率和节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构建起一种翻译这些信号的方法,以便能从这些原始的信号中获取更多直接准确的信息。他们从人类已经掌握的各种语言体系的语音频率特点出发,比对这些信号中的频率特性。同时,他们还从一些自然现象中的声音信号频率中寻找灵感,比如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频率、恒星风中粒子碰撞的音频频率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虽然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阻碍,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他们发现一些高频波段的信号重复出现的频率与数学中的质数规律有某种相似性,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线索,但却给他们下一步的研究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与此同时,启明号上的外交团队也开始忙碌起来,尽管还不确定是否需要和这些神秘生物进行交流,但他们必须做好准备。他们重新审视并完善人类现有的外交准则与文化礼仪体系,从最基本的视觉与听觉信号交互方式到更为复杂的概念与思想传达模式。他们还模拟了在不同场景下可能与这些神秘生物进行交互的情景对话,从友好交流到遇到危险防御性交流的各种情况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演练。
然而,就在大家充满期待而又紧张有序地沿着这个新方向探索的时候,飞船周围的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本平静的空间中突然出现了一阵微弱的空间涟漪,这些涟漪从遥远的宇宙深处向飞船所在之处缓缓扩散。这种涟漪带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当涟漪穿过飞船护盾时,护盾的能量读数瞬间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警报声在船舱内骤然响起。
护盾发出警报的一瞬间,各项应急措施立刻启动。工程技术人员快速奔向护盾发生器控制室,试图稳定护盾的能量输出。科学家们也纷纷将注意力从手头的研究数据上转移到护盾的状况以及外部的突发情况上。
外星文明研究组的专家们紧急分析这些空间涟漪的来源和性质。通过对涟漪携带能量的频谱分析与传播方向测绘,他们发现这股涟漪来自于银心黑洞的另一侧,那是一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极度危险并且充满未知的区域。而且,这股涟漪背后蕴含的能量呈现出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能量类型,这种能量如同一团乱麻般相互交织缠绕,没有规律之下却似乎有一种更大的秩序在隐藏其中。
“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应对措施,这种能量要是突破护盾,后果不堪设想。”林一脸色凝重地说道。他来到飞船的中控室,和工程师们一起商讨对策。经过一番紧急讨论之后,他们决定尝试一种冒险的方案:将飞船的引力波发射器与护盾发生器连接起来,利用引力波调节护盾的能量场结构,以此来增强护盾对这股未知能量的抵御能力。
在工程师们紧张地实施这个方案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这股空间涟漪在靠近飞船的过程中,似乎触发了文明遗迹的一些变化。那些投射着物理法则的实体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