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凛骑在马上,亲卫们簇拥其后,一行人缓缓踏入易水关。马蹄叩击石板路,发出沉闷声响,恰似燕凛此刻紊乱且沉重的心境。城门在他们身后徐徐合拢,厚重门板摩擦门轴,嘎吱声仿若一道冰冷枷锁,将他困于眼前这重重困境,锁牢了他满心杂乱又沉甸甸的思绪。甫一进城,燕凛瞬间敛去面上情绪,恢复了身为将领的沉稳与干练。他目光如隼,条理清晰地向身旁亲卫下达指令,周全地安排士兵加强警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随后,他精挑细选出数位骑术娴熟的士兵,派遣他们快马加鞭,奔赴四方传信求援,满心祈愿能有一丝转机打破这绝境。
处理完诸多事务,燕凛拖着疲惫身躯,缓缓迈向将军府。刚跨进府门,还未及喘息,便听闻府外传来嘈杂人声,此起彼伏,好似无数人正急切呼喊着什么。燕凛心中猛地一紧,神色瞬间凝重,脚步不自觉加快,匆匆朝府门赶去。待他用力推开府门,眼前景象令他当场愣住。只见将军府外,密密麻麻站满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富力强的壮年男女,还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众人皆眼巴巴地望向他,眼中满是深切期盼,仿佛他是众人最后的希望。
人群中,一位白发如雪的老者,拄着一根破旧拐杖,颤颤巍巍向前几步。他面庞满是悲戚与恳切,皱纹深处似藏着无尽苦难。老者声音略带沙哑,却透着一股源自胸腔深处的力量:“燕将军呐,大伙都是来求您的。还记得那年寒冬,鲜卑人像恶狼般闯进咱们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村里的男人惨遭屠戮,倒在冰冷血泊之中,鲜血染红大地;女人受尽凌辱,凄惨哭声回荡在村子里,令人肝肠寸断;孩子们吓得瑟瑟发抖,只能蜷缩在角落,发出无助啼哭。咱们满心绝望,以为命不久矣。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您带着一千亲卫神兵天降。您一马当先,身姿矫健如猎豹,手中长刀寒光闪烁,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凛冽气势,杀得鲜卑人节节败退。那场恶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太阳从东升至西落,您的战袍被鲜血染红,红得刺目,宛如燃烧的火焰。即便如此,您目光坚定,毫无退缩之意,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黑暗,给人安心之感。最终,咱们这三百二十一人,在您的拼死护卫下,奇迹般活了下来。自那以后,大伙打心底认定,您是咱们的救命恩人,是世间少有的好官、好将领。”
老者说着,浑浊眼眶泛起泪花,泪水不受控制地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滴落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他抬手拭去眼泪,情绪愈发激动,声音也拔高了几分:“可如今呐,燕国朝堂被那昏君燕熙搅得乌烟瘴气。他为一己私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竟引鲜卑人入境。这几年,咱们日子苦不堪言。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庄稼颗粒无收;亲人被迫离散,生离死别日日上演。易水关虽坚固,可粮草日益短缺。百姓们饿的饿,面黄肌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病的病,痛苦呻吟声在城中不绝于耳。再这么守下去,城破只是迟早的事。将军,您就降了吧,为了咱这一城百姓!咱们不想再受苦,不想再眼睁睁看着亲人死去,不想再在这战火中煎熬了。” 老者声音哽咽,几近泣不成声,周围百姓也纷纷被感染,眼眶泛红。有的默默流泪,泪水在脸颊肆意流淌;有的小声抽泣,肩膀微微颤抖。一时间,“降了吧” 的呼喊声如汹涌潮水,朝着燕凛涌来。
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艰难地从人群中挤出。她面容憔悴,写满生活沧桑,眼中却透着坚定光芒。她几步上前,在燕凛面前扑通跪地,双手合十,眼中满是哀求:“燕将军,我男人去年被抓去充军,至今生死未卜,毫无音信。我那两个孩子,已经饿了好些天,瘦得皮包骨头,看着他们,我的心像被刀绞一样。我求求您,投降吧,给我们一条活路。您若降了,我们一家老小,还有这城里的百姓,都能活下去啊。” 说着,她不断磕头,额头撞击地面,发出沉闷声响,每一下都似在敲击燕凛的内心。
紧接着,一个年轻小伙满脸愤慨地站出来。他紧握拳头,手臂青筋暴起,眼眶泛红似要燃烧,大声喊道:“燕将军,您为咱们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都记在心里。可如今燕国没救了,燕熙那昏君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四处破败不堪。您瞧瞧这易水关,守下去只是白白牺牲,毫无意义。楚国如今强盛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咱们跟着楚国,说不定能过上好日子。将军,您就听大伙的,别再为那昏君卖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