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井然有序地完成对百官的封赏后,咸阳宫朝堂之上,热烈的氛围恰似春日蓬勃生长的野草,肆意蔓延。大臣们有的满脸自豪,回味着自身所得的荣耀;有的兴奋地与身旁同僚低声交谈,话语间尽是对未来大楚盛世的憧憬。就在此时,立于项羽身旁的内侍,扯着那尖锐且悠长的独特嗓音,高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声音仿若清脆的音符,在雕梁画栋间悠悠回荡,余音袅袅。
谁能料到,这余音尚未消散,摄政王芈心好似屁股下装了机关弹射器,“嗖” 地从队列中蹿了出来。他双手在空中大幅度挥舞,动作夸张得仿佛要将整个朝堂的空气搅个天翻地覆,扯着嗓子大喊道:“慢着,皇兄啊,臣弟有事启奏!” 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威力犹如晴空炸响的惊雷,瞬间打破朝堂原有的氛围。原本交头接耳、热闹非凡的场面戛然而止,大臣们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纷纷停下手中动作,脑袋齐刷刷转向芈心,目光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项羽同样被这意外之举惊到,先是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不过转瞬之间,便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豪迈,在朝堂内不断回响:“哈哈哈,二弟不愧是摄政王,行事总是这般风风火火,毫无预兆。你且说吧,到底所奏何事?”
芈心眼珠子滴溜溜快速转动,恰似灵动的雀鸟,那双眼眸仿若藏着两颗熠熠生辉的夺目夜明珠。他脸上挂着神秘兮兮的笑容,仿佛藏着能颠覆朝堂的惊天秘密。只见他迫不及待地往前跨了两大步,步伐急切得如同生怕错过绝佳时机,略带兴奋地说道:“臣弟有两件事。第一件,皇兄您刚登基,此乃开天辟地的大事。纵观往昔各朝各代,新皇即位,依惯例不都得去泰山封禅吗?这一去祭告天地,天下百姓便能知晓我大楚顺应天命,承接正统,往后行事,自然万民归心!”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时微微点头,眼睛的余光像小刷子般快速扫视周围大臣的表情,那模样,仿佛他所说的封禅之事,是板上钉钉、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芈心话还没等项羽开口回应,便已搓了搓手,那双手好似迫不及待要去操办了不起的大事。此时,他脸上的笑容愈发显得 “居心叵测”,嘴角上扬,发出 “嘿嘿” 两声怪笑:“第二件嘛,这个,嘿嘿…… 皇兄您如今贵为天子,这后宫的阵容,怎么也得与您这尊贵无比的身份相称吧?您瞧,鲜卑跟匈奴使者前些日子带来的那些公主,本就是为和亲而来。皇兄您刚登基,要是顺势纳妃,那岂不是双喜临门,举国同庆的大好事嘛!刘尚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话音刚落,他猛地一转身,胳膊肘如出膛的炮弹,朝着刘邦的方向狠狠顶了过去。这一下毫无征兆,刘邦毫无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撞击弄得身体瞬间失去平衡,向前一个踉跄,差点一头栽倒在地,模样狼狈至极。
刘邦费了好大劲才勉强稳住身形,脸上立刻堆满那招牌式的坏笑,活像一只刚成功偷到腥的猫,满脸得意。他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忙不迭地应和道:“摄政王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呐!下官这就着手准备纳妃流程,必定办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让天下人都能感受到我大楚皇室的威严与喜庆!” 说着,他还煞有介事地抬起手,在下巴处轻轻捋着,可实际上,他那下巴上压根没几根胡须,这动作显得格外滑稽。同时,他的脑袋像捣蒜一般快速点个不停,仿佛在向芈心和项羽表明自己十足的诚意。
项羽站在朝堂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俩人你一言我一语,配合得 “默契十足”,眉头不自觉越皱越紧,都快拧成麻花了。他在心里暗自嘀咕:这俩家伙,平日里看着人模人样,一到关键时刻,怎么就跟两个没长大的顽童似的,尽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主意!他满心无奈,重重摇了摇头,随后大手在空中有力一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说道:“纳妃这事儿,你们俩先别在这儿瞎折腾了。后宫之事,向来由皇后主管,就把这事儿交给虞姬去操办。你们俩啊,还是把心思多放在朝堂正事上,别再搞这些让人头疼的花样了!” 说完,他略带嫌弃地瞥了芈心和刘邦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警告:可别再给我整出什么幺蛾子,扰乱朝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