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备战紧锣密鼓,民愤聚焦三韩(1 / 2)

重生之项羽崛起 大鹏 1920 字 23小时前

咸阳城外,神机营营地仿若一片沸腾的海洋。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士兵们的身影在滚烫的地面上被拉得修长。他们齐声呐喊,杀声直冲云霄,每一声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决心。汗水如注,顺着他们坚毅的脸庞、健壮的身躯不断滚落,浸湿了厚重的铠甲,却丝毫未能冷却他们心中对胜利的炽热渴望。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们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针对性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斗磨砺着自己。

而在咸阳城内,工部作坊亦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曹参、周勃、刘墨三人肩负着重大使命,宛如三颗定海神针,引领着工部的能工巧匠们全身心投入到火器的改良工作中。这工作意义非凡,关乎着大楚军队未来在战场上的战斗力,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丝毫差错,必须慎之又慎。

数日前,咸阳宫的书房内静谧得落针可闻,唯有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光影闪烁。项羽神色凝重,双手稳稳地捧着一本精心整理的火器制造手册,仿佛那是承载着大楚未来命运的无价之宝。他目光如炬,直直地凝视着曹参,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曹参,此手册乃我军未来战力之关键所在,其中内容机密至极。朕命你,仅与周勃、刘墨二人研读,绝不可让他人知晓半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大楚的未来或将因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曹参听闻,“扑通” 一声单膝跪地,上身挺得笔直,犹如一棵苍松。他双手抱拳于胸前,表情肃穆而坚定,大声回应道:“陛下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定当死守秘密。若有泄露,愿以死谢罪,绝不食言!” 言罢,他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手册,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最脆弱的宝物。

此刻,工部一间隐秘的密室中,厚重的石门紧紧关闭,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密室里光线昏暗,几盏摇曳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曹参、周勃、刘墨三人围坐在一张宽大的桌案前,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图纸、各式各样的火器零件,还有一些试验用的半成品,犹如一片机械与智慧的战场。刘墨手中正拿着一个崭新制作出的纸壳火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恰似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刘墨高高举起纸壳火药,对着曹参和周勃,声音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二位大人,快瞧瞧这个!这定量纸壳火药,可是我这几日依据手册反复钻研、历经无数次试验才成功制成的。以往咱们使用火药,装填量全凭工匠们的经验判断,误差极大,极不稳定。可现在截然不同了,有了这纸壳火药,每个纸壳内的火药量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精准定量的。如此一来,火器发射时的威力便能始终保持稳定,再也不会出现因火药量偏差导致威力忽大忽小的状况了。而且啊,这纸壳包装轻便又结实,便于士兵们携带与保存。在战场上,他们能更迅速地装填火药,大大提升射击效率,这对提升我军战斗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呐!”

周勃微微前倾身子,双手伸出,从刘墨手中接过纸壳火药,翻来覆去地仔细端详,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称赞:“刘墨,你这发明堪称神来之笔啊!不过,我一直在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将弹丸与火药更完美地结合,进一步提升火器的杀伤效果。我设想,在弹丸表面做出一些精巧的凹槽,然后把这纸壳火药紧密地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在发射的瞬间,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力量便能更直接、更有效地推动弹丸,使其射程更远,威力也更为惊人。” 说着,他迅速拿起一旁的纸笔,在纸上奋笔疾书,勾勒出弹丸改造的草图,一边画一边向曹参和刘墨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眼神中透露出对创新的执着与热情。

曹参听完,微微皱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说道:“你们二人的想法都极具创造性,非常好。咱们改良火器,本就该从各个层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其性能。我这边带着墨家子弟,正紧锣密鼓地对火铳和火炮进行革新。墨家子弟向来在机关术方面造诣深厚,他们提出,可以在火铳上安装一个简易却实用的瞄准装置,就如同弩机上的望山一般。有了这瞄准装置,士兵们在战场上便能更精准地瞄准目标,大大提高射击的命中率。至于火炮,我们打算对炮膛的设计进行大胆改进,优化内部结构,让火药在炮膛内能够充分燃烧。如此一来,火炮的射程与威力必将大幅提升,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大的威慑力。” 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个火铳模型,指着上面一处位置,详细地向周勃和刘墨说明墨家子弟设计的瞄准装置安装位置与原理,言语间充满了对改良工作的信心与期待。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情绪愈发高涨。他们手中的动作也未曾停歇,时而拿起零件在桌上比划演示,时而在图纸上奋笔疾书,记录下脑海中闪现的灵感与创意。整个工部作坊内,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工匠们满是汗水的脸庞。金属碰撞声、工匠们的吆喝声、风箱鼓动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干劲的劳作之歌,呈现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工匠们各司其职,有的在专心锻造金属零件,火星四溅;有的在仔细打磨部件表面,使其光滑如镜;有的在搬运沉重的材料,步伐稳健有力。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大楚军队的火器改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大楚的火器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而在民间,三韩使者的傲慢无礼以及与之相关的《三韩使者春宫图》、说书人编撰的故事话本,在锦衣卫巧妙的运作下,如同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话题。

在长安的一家热闹非凡的茶馆里,几张桌子旁坐满了前来喝茶聊天的百姓。茶馆内人声鼎沸,茶香四溢,热闹的氛围仿若能将屋顶掀翻。一位身着粗布麻衣、满脸皱纹的老者,慢悠悠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轻抿一口后,缓缓放下茶杯,摇头叹息道:“你们可曾听闻?那三韩使者,简直狂妄到了极点,竟妄图让咱们堂堂大楚向他们称藩,这不是痴人说梦、白日做梦嘛!真当咱们大楚无人了不成?”

旁边一位年轻后生,满脸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愤慨地接话道:“就是啊!我还听说,那使者在朝堂之上,鼻孔都快朝天了,对咱们陛下和诸位大臣无礼至极。好在咱们陛下英明神武,大臣们也刚正不阿,怎会惯着他这等嚣张之人。若不是在朝堂,真想上去揍他一顿,出出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