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热风裹着咸腥味扑进咸阳宫时,李岩正在擦拭铁蒺藜弩箭。箭头三棱形的破甲结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每个棱面都刻着细小的锯齿——这是他根据现代军刺原理改良的「反藤甲专用弹头」。
\"陛下,岭南商队到了。\"蒙恬掀开帐帘,身后跟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腰间挂着的犀角杯里还滴着棕榈酒,\"他说有急事要面圣,还带来了...不太寻常的货物。\"
商队首领跪倒时,背上的竹篓突然发出闷响。李岩挑眉示意,蒙恬拔刀挑开篓盖,众人顿时倒抽冷气——里面蜷着三只活的穿山甲,鳞片间还沾着亚热带雨林的泥土。
\"小人从番禺来,途经苍梧时遇袭。\"首领声音发颤,掀开裤腿露出齿痕,\"越人用毒箭射我们,箭头涂着见血封喉的树汁,还有...藤甲兵。\"
殿内响起低低的惊呼。藤甲兵的传说李岩早有耳闻,《墨子·公输》曾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其甲胄非犀兕之革则无以当之\",但亲眼见到穿山甲鳞片与藤条编织的甲胄实物,仍是第一次。
\"试试这个。\"他将铁蒺藜弩箭递给蒙恬。将军搭箭上弦,对准穿山甲甲片射出,只听\"噗\"的一声,箭头竟穿透鳞片,钉入后方的楠木柱中,尾羽还在嗡嗡震动。商队首领目瞪口呆,他在岭南见过最锋利的青铜刀,也只能在藤甲上留下白印。
\"传寡人的命令:三个月内,南海郡必须装备五千支铁蒺藜弩。\"李岩指尖划过藤甲纹路,忽然发现编织方式与现代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结构隐约相似,\"另外,给这些穿山甲找个地方养起来——它们的鳞片,以后大有用处。\"
朝会散场时,嬴傒忽然拦住李岩:\"陛下为了几个野蛮人,又是铸铁又是养兽,值吗?\"老宗室的铁杖敲着地面,杖头祖龙纹与李岩腰间的铁剑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昭王征楚,靠的是白起的刀,不是什么奇技淫巧!\"
\"昭王若有驰道和连弩,楚国早灭了。\"李岩转身直视他,\"再说,百越不是野蛮人——\"他指了指殿角的铜鼓,那是商队献上的越人图腾,\"他们的铜鼓能传讯百里,冶炼技术不逊于中原,只是缺了点...\"
\"缺了王化。\"李斯适时插话,手中捧着《百越风俗志》,\"臣查过史料,越人'断发文身,以船为车',若能设南海学宫,教他们律法和冶铁,不出十年,必成大秦子民。\"
李岩点头,目光落在铜鼓上的太阳纹上。那图案与他在现代博物馆见过的滇国铜鼓几乎一模一样,中心的十二道光芒,分明对应着十二个月的历法。他忽然想起穿越时在兰池看到的卫星云图,南海的轮廓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像极了这铜鼓上的波浪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