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女生见面会
20多名女同学在103室也召开了一个见面会,轮流自我介绍。
忆江南快人快语带头先说:“我来自工厂,当过兵、工龄已经超过8年了;属于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实打实只有初中一年级基础;我喜欢文学偏文科、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学医、数理化基础差、学习医学感觉压力比较大。
一方面,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会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另一方面,在今后三年的工作学习中,在座的各位同学有许多是高中和中专毕业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努力争取学好医学知识不掉队。”
忆江南说完以后,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发言、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很快就有了最初的印象。
岑俪琳,在长途汽车站广场已经见过一次面。
她也是老红军的后代、上海知青、党员;回父亲老家插队、至今也有7年了;她瘦高个子戴着一副眼镜,人很热情看上去文皱皱的、说话还有点风趣幽默;
她是一班的宣传委员人选,但凡能够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智商比较高;忆江南喜欢与智商高的人交朋友、更何况两人年龄相仿,家庭背景相仿。
方菊华,她接近30岁了,是本届女学生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矮胖身材圆脸大眼、说话不急不慌温声软语;卫校毕业是一名护士,听说是离了婚带着工资来读书的。
忆江南很是惊讶,还能有这样的幸运,怎么界西市推荐上学的政策就不一样啊?那边凡是结婚人士连报名资格都没有了。
还真是很羡慕这位方大姐,虽然个人的婚姻生活有过不幸,但是人生道路却还有机会拐了一个很大的弯,祝福她会有更美好的未来人生。
帅小雅:高中毕业、参加工作3年了、老红军的后代、身材婀娜能歌善舞、言行举止文雅,她是副组长人选之一。
游少梅,18岁、应该是全年级女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她是生产大队的电影放映员,胖乎乎的特别活泼可爱;在这个年纪就能顺利入校继续读书,真是一个幸运儿;她是党员、副组长人选之一。
顾小萍,父亲是老红军,她是退伍女兵,护士带工资来上学的;人长得漂亮还有文艺特长、性格很柔顺平和;连走路都哼着小曲、说话唱歌声音很好听、是文娱委员的不二人选。
王岚,卫校毕业、是专区医院的护士,带工资上学的;她说话轻声细语、留着两条细长辫子、年龄与忆江南岑俪琳相仿、比较老练话语不多。
李莉玲,高中毕业下放农村已经3年、是一个广播员、说话声音还带着童音,语速快就像放鞭炮一般、性格很直爽有点小孩子脾气、喜欢文艺和运动。
葛云,插队知青3年、党员;圆圆的小脸大大的眼睛,头发带着卷毛,像个洋娃娃,说话带有明显的江州口音。
王桂华,某机关打字员、工龄6年、带工资上学;看上去性格比较安静,与她原来的工作环境有关系。
俞游兰,下放6年、当过广播员、入学前是一个研究所的职工;李凤英,中专毕业,乡卫生院的护士。
这两人身形都不高、皮肤黑黑,五官有几分相像,很像是姐妹二人,需要仔细辨认一下;最后还是从说话口音方面区别,前者是洪州口音、后者是福州口音;抓住这个特点,就不会再弄错人了。
正在开会的时候,只听见门口一片喧哗,一个女同学风尘仆仆、大着嗓门不管不顾地就拎着行李冲进了103宿舍。
她把行李一放,进门就发牢骚:“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了,一个大清早就起床赶汽车,半路上汽车抛锚,等了好几个小时才修好,搞得我们这么晚才到”。
这个女生叫吴美芹,她因为汽车晚点了刚刚才到学校;看来这人也是心直口快,脾气比较急躁的,全然不顾大家已经停止了发言,都在等她坐下。
忆江南心里默记着学生花名册,上面有关她的基本情况,下放已经有4年了、祖籍上海、当过大队的团支部副书记、党员,是副组长人选之一。
忆江南给她搬过来一张凳子,招呼她坐下来,顺手把热水瓶拎了过来“先喝一点水吧,一路辛苦了”。
这时候,正好是谢娜发言,她15岁初中毕业就进了工厂、工龄超过5年就能带工资读书的;她打着两条长辫子,说话轻声细语的、有点娇滴滴的:“我没有当过兵,也没有下放过,现在能够进大学学习医学知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路水莲,保健站的厂医、带工资上学的、党员;她细眯的笑眼、秀气的嘴巴、小巧的鼻子、梳着两条长辫子、很淳朴实在的一位姑娘:“……我是单位保健站推荐来上学的,决不能辜负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可是哦;我一定服从领导、团结同学努力学习,来报答单位对我的培养,可是哦”
大家听到了她的口头语,会心地微微一笑。岑俪琳为了活跃气氛,故意学她说话:“我们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不辜负领导和同志的信任,可是哦”;大家都笑出了声音。
庄秀娥,中专毕业下放农村,当过大队的广播员、妇女主任、党员;她发言的时候很像是对着麦克风播音一样,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说话声音很好听。
温云娣,来自医院的护士、带工资上学;膀大腰粗的、看上去说话有点冲,好像性子蛮急的那种。
还有黄秀玉、秦隽、赵倩云,年纪都比较小、也就20岁左右吧、都是高中毕业生下放过2、3年,她们同住在一个宿舍,几乎是形影不离、老是三人共同行动,其中秦隽是副组长的人选之一。
这三位同学,都很积极参加打扫教室、冲洗女厕所的行动、工作积极性比较高。
周淑芬,下放4年的知识青年、党员;说话声音很小,轻声细语文文弱弱、性格很内向的一位姑娘。
范惠云,来自一个农场的上海知青,她皮肤白皙,一对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嘴长相秀气、口音带着明显的阿拉腔,她也是带工资上学的。
邱惠珍,上海知青,已经插队7年了、看上去人很朴素实在、不像有的上海人的那种张扬矫情;她的年龄和忆江南岑俪琳王岚同属年龄第二梯次的;如果方菊华是大姐,这几位女生就是“二姐们”了。
伍珊玥,中专毕业来自县医院的护士,性格比较随和热心、很灵动能干的模样。
郝晓红,高中毕业下放知青、担任过团支部书记、说话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很有点小干部的模样。
贺和平,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中专毕业生,党员、当过公社卫生院的护士,她和忆江南是小同乡、一路同行到学校,是个很老实本分的姑娘。
还有几位女同学未到,学校地处偏僻闭塞的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全靠长途汽车运人运货。
延安时期最有名望的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五位老革命、一班的学生们也模仿着把陈景顺、苏志理、陆远良、屠金荣、方菊华等年纪比较大的同学戏称为“五老”,他们都靠近30岁了。
一班同学当中,年纪最大的30岁,年龄最小18岁,相差12岁、就算是尊称一声叔叔阿姨也不为过。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60%以上都是来自农村、或是插队回乡下放或者是知青点知青队、或者是兵团农场或者是公社大队。
一眼望去这些同学们个个皮肤粗糙黝黑、有的还矮小瘦弱、那种高壮宽胖的体型一个没有;喜欢吃辣椒下饭的人们、他们的胃都是容量扩张型的、都是以淀粉食品为主来填饱肚子的;他们那种黄黄黑黑的肤色上,带来的是乡间阳光的气味和风霜雪雨的印记。
能够走进大学,所有的同学都非常高兴、非常乐观、看到了前途是一片光明。
第十二章 班长们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