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劳动竞赛(1 / 2)

有一天上大夜班,那是从夜里12点到次日早上8点钟的班。

忆江南从厕所回到车间,听见大家都在悄声议论:“刚才来了两位年轻的女同志,穿着军装戴着眼镜口罩,把脸遮的严严实实的、周围有几个解放军陪着......半夜的时间连车间和工厂的领导都不在场、也没有和工人们说话,只有厂里的军代表给她们介绍情况......不知道是什么人,来视察我们这个军工车间、显得非常神秘的样子”。

忆江南大大咧咧随口一说:“哦,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讷和林豆豆”。

别人都不相信:“她们不是在北京吗,怎么会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来?你又没有看到人,你怎么会知道?”

忆江南回答:“根据你们提供的线索,现在的中国、还有哪两个年轻的女军人会这么神秘?连工厂领导都不知道,半夜来视察、全程都是军人陪同?......动脑子分析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果不其然,第二天上午,厂部的消息就由军代表传达下来了。

因为机械厂军工车间生产的飞机副油箱,关系到抗美援越的大事情;两位青年女军人、是代表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来视察国防工业和军工生产的。

全厂全车间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

为完成“年产1000 付副油箱的任务”、“支援越南打击美国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着干、死了算”精神;除了每天上班8小时,还要每天“献忠劳动”加班4个小时。

那个副油箱的外形很像一发银色的巨大炮弹、是可以装500多公斤汽油的一个大家伙;完成总装以后、装在长条的木框架子中间、有5米多长,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重。

没有起吊机、只能靠人扛。

从生产车间要把它搬运出来、再装上停在厂区内铁轨上的车皮厢里、每个车厢要放六个这样的木条箱。

先是8个男职工左右分列四人相间、用肩膀直接扛着装副油箱的木条箱子的底部、两手扶住包装箱、稳稳地走过一段平路运到车皮下面。

再顺着斜靠在车厢一侧中间、相隔1米多宽的两条厚木板、小心翼翼地走上车厢、拐到45度的适当位置后、再将包装箱与车皮厢平行放好。

最紧张的就是抬着副油箱上斜板的这个时候。

油箱太长斜度太大,副油箱那可是绝对容不得一点磕碰的;车厢下面有人做保护、车厢上面同样有人做保护,既要防止滑落、还要帮助第二层的顺利上架;这可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容不得一点马虎。

忆江南发起了68年进厂的女学员与车间男职工比赛扛运副油箱。

男职工都是来自农村的、本厂技工学校毕业的师哥和年轻小师傅、其中还有2人是厂队的主力篮球运动员;他们根本不相信这几个女学员能把副油箱扛起来,自从军工车间成立以来就没有女职工做到过。

嘻嘻哈哈一片讥笑声:“你们几个女生、省城来的高干子女、娇学生还敢来抬副油箱?还是在一旁看看我们是怎么搬运的吧”。

女学生们不服这口气,刚开始也是8个人紧紧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