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他的打算是借着接新生的机会另起炉灶;现在直接带这个工作基础极好的年级,岂不是事半功倍,他已经在考虑接手工作以后的种种打算了。
对倪子祥谈出了他的全部想法,同时也对倪子祥说道:“忆江南嘴巴太厉害了,我是有点怕她,这种事情不敢对她说”。
霍书记也是在有意无意对倪子祥很委婉的提醒:“工作中,你可以多跟陈组长商量”,他也感觉到了忆江南这名学生的能力和经验非常强,她绝对不会是一个“盲从”的人、最为关键的就是她的“无欲则刚”。
这两位书记都觉察到了忆江南在政治上的敏锐,担心她不会那么“听话”。
她又胆大敢于说话、没有私心、能客观公正的代表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意见,如果她被选择了成为别人的帮手,那将会面临很糟糕的局面。
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或者说是并不真正相信,忆江南除了关心学习,根本无意于大学这个三年的其它得失。
她认为,大学的三年只会是一个过程,一个过渡,她的发挥空间是在大学毕业后的未来。
搞政工、行政工作的干部与搞专业的老师,完全不同。
教师们对学生就是传道授业,彼此关系比较单纯;而搞政工的干部,有时候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了,如果有了一些杂念,肯定与学生们关系相处的要求就大不一样了。
倪子祥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感觉难以应付,还是违背了二位领导的交代和暗示,找忆江南商量。
他很迷茫地说:“我不喜欢动这种脑子,不善于分析思考,心里面没有数……这种事情真的很难处理,你说应该怎么办?”
忆江南看着他,那种发愁,不由笑了。
他的阅历比较简单、头脑比较单纯。刚入校时,像一张白纸一样、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羞怯的大男孩;但是他有一种随遇则安的谨慎、得过且过的平淡,这样也可以使他获得随波逐流的顺遂。
如果不是担任这个班长的工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难题。
从以往的交谈中得知,自他母亲“死了”、其实就是父母亲离异以后父亲被批斗;少年时侯的他孤独敏感、勇猛好斗、有着极好的体育细胞,他以极度的自尊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有谁敢取笑或者欺负他,就毫不犹豫地“打”回去,从他身上留下来的多个小伤疤就可以看出来,当年他是何等的“英勇善战”。
文化大革命期间,倪爸爸蹲了牛棚很长一段时间,恢复工作以后又忙于工作,经常下乡……没有人教导他如何学习思考、如何定位人生的未来。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反正别人都是这样生活的,我就也是这样的生活”……一直都是家属大院里的奶奶阿姨姐姐们,时不时地帮衬着照顾他们兄弟俩的生活。
少年时代接受到的是女性博爱,他也将博爱回应她人,这就是他与异性的相处方式。
来到大学,工作搭档中意外地遇见了忆江南,这是一个既能深思熟虑、能讲理想人生观、能坦诚热心助人、还有些男子气概的豪爽女性;能够引导帮助他吸引他,无论大事小事,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她这样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地帮助、扶持他。
他非常愿意与她交流任何问题、包括工作方面、包括个人私事,仿佛在她面前就没有任何难办的事情;往往一番谈话以后,很容易消除迷茫、能做到思路清晰明确、心里就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