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图书馆(1 / 2)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1541 字 23小时前

工农兵大学生当中,进入学校图书馆的学习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入校最初阶段、大家都是习惯性的忙于“政治思想社会工作”、“打扫卫生人防劳动”、“种菜种红薯”;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耽误了不少专业知识学习时间。

而后是老师满堂灌输、学生埋头死记硬背、学习方法死板狭窄被动、进入了见习阶段以后才慢慢开始书本知识联系临床实践。

图书馆,对于这些基础层次不一的工农兵大学生们来说,是必须完成规定学科学习之外的另一个层次、那还是高高在上的一种存在。

消化规定学科的内容都还困难重重的时候,哪里还会跨进图书馆的殿堂、去研究学科规定内容以外的资料呢?

第一次能够跨进图书馆大门的学生,一定是克服了胆怯陌生心态、抱着求知若渴的好奇心情、心怀仰慕踩着那一层层向上的阶梯、才敢“跨”进这所知识殿堂。

对于一位心怀胆怯和无知的初入者来说,图书馆的每间阅览室里,都堆放着满屋的报纸、画报、杂志、各种书籍,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经过了近4个学期的学习,工农兵大学生当中,已经有很多同学、对图书馆书籍资料的补充学习习以为常了。

刚刚结束了合班教室课程的77届同学,一出大教室、很多人就冲向了最近的图书馆。

一阵乱哄哄的脚步声、简直就像是百米赛跑似的一拥而进。

他们一到门口,就习惯性的把书包、书本放在门外面的置物架子上面。

人流直奔目标、只是一会儿时间、各种报夹子、各类文艺刊物、文学杂志、部分医学杂志就一扫而空了。

那么敏捷熟练的动作、分明就是一些老读者了;那般的如饥似渴、犹如进入了一次精神上的饕餮大餐。

通过了高考进入大学的这一届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一致、起点明显高于76 年级的半数同学;仅仅从进图书馆的时间来看,这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他们就能提前1年以上。

一班最先走进图书馆的学生就是洪祥笙,只要有空、他必定在图书馆内自修。

还有忆江南,她最先偏爱的却是文学读物。

洪祥笙总是在固定的位置上,正襟危坐全神贯注,浓重的眉毛紧锁、额纹显得很深;他一边翻阅一边摘录,一定是“心血管”系统的有关资料杂志书籍。

张义民这个年龄最小,心性稳沉、不太多言却又聪明好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很强的小学弟;他的学习游刃有余,他在图书馆还很有时间看文艺刊物中的短篇小说呢。

见到忆江南走进图书馆,轻轻拉开椅子坐下。

身旁的洪祥笙递过来一本《中级医刊》,那上面有一个病案讨论:“你来看看这个、值得细看,发表一下不同意见吧”。

忆江南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够,发表不了新的意见、只能同意原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闭锁不全、死于全心衰”。

见到张义民的脑袋也伸了过来,就把杂志递给了他看。

“此人肝脏有些问题、属于‘淤血性质’……电解质紊乱不明显……还是考虑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死亡吧?”张义民说道,他能结合中医知识、做出一点新的分析。

洪祥笙提醒道:“我考虑这个人、是否还有心肌炎……”。

忆江南非常喜欢与这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行这种讨论、提问:“根据什么呢?”

她不懂就问、不会装懂的。

“你们看,心脏杂音在治疗后消失、治疗中大量使用维生素c以后,症状一度有改善……”

忆江南一手托腮,只是静静地认真听他们两人的讨论。

通过这种讨论,她就更加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学习当中的短板、还是不能把学习过的知识很好的贯通起来、只能对单个系统知识死记硬背,应付完考试很快就会忘记的。

她总觉得脑袋瓜子里面空空荡荡的。

每每遇到问题,有些知识点在第一时间不能立即反应出来,总要在脑海里面搜索一番,才能慢慢浮现出来。

星期天一大早,忆江南又来到图书馆。昨天的病案讨论,看到这两位男同学是如何进行融会贯通的、对她启发很大。

思索了一个晚上、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需要好好进行改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