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蔡邕下狱(1 / 2)

汉末听雨 青竹小妖 1096 字 22小时前

料峭春寒尚未被暖阳驱散,三月的春风未到,二月的天气尤寒。当长安的城门终于在眼前出现时,周晨的心中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如今却在乱世的阴影下显得有些黯淡。使团的队伍刚刚踏入城门,一阵喧闹便如潮水般涌来。而后侦骑快马四出,大军出动,出城而去。

周晨心头一紧,拉紧缰绳,示意使团暂避一旁,让过出城之军。而后便听得路旁有人议论,贼臣董卓伏诛,太师府主簿田景及仆人一同被杀,出城之军乃是前去攻打郿坞的。

听者震惊的愣住,连忙拉扯说话者衣袖,示意其小心些,别被有心者听到。说话者却不以为意道:“此事千真万确,董卓之尸体就在北掖门外,不信自可去看。我便是亲眼目睹,而后奔走过来的。这好消息我还得去告诉别人,就此别过。”

周晨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是震惊不已,没想到赶上了这件事。那此时恩师蔡邕应该还没下狱,现在过去还来得及阻止。于是将使团丢给赵昱,便准备要入城阻止蔡邕。然而还不待守门军士勘验完使团凭证,使团的所有人员便被轰出来,并告知城门戒严,不许出入,使团去城外驿站待命。

周晨心急如焚,试图与守门军士理论,言辞恳切地表明自己有紧急要事需入城,但军士们皆冷面相对,严守城门,毫不通融。无奈之下,周晨也只能随着使团暂往城外驿站。一路上,他的心思全在蔡邕身上,思索着城内局势的变化以及可能的解救之法。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恩师蔡邕这个时候小心低调些,莫要冒头,去触王允的眉头。等局势平稳了,再明哲保身,与董卓划清界限,看能否逃过清算。于是周晨提笔,写下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告知蔡邕,自己来了长安,并叮嘱他小心低调,莫要为董卓发声。而后来到城门处,请求军士帮忙送给蔡邕,附带着一笔不菲的跑腿费。

听说书信是送给左中郎将高阳乡候蔡邕的,军士也不敢怠慢,掂了掂钱袋,同意了送信。周晨这才松口气,希望这封书信能救下他,于是回到驿站等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刻的拖延都让周晨感到煎熬。一刻不能亲眼确认蔡邕的安全,他便每时每刻都寝食难安。蔡邕对自己有教导之恩,回护之义,于情于理他都不能袖手旁观。

就这样一晃三日,城门终于重新打开,周晨立刻入城,马不停蹄地直奔蔡邕府上。只见府门紧闭,安静异常。李虹上前敲门,半晌才有个老叟打开小门,探出头来打量二人。

周晨连忙上前禀明来意。“我乃蔡先生之学生周无尘,今日来到长安,特来拜见恩师。”

老叟听完周晨的来意,神情激动,推开小门,跌跌撞撞的来到周晨面前跪下。“求周公子救救我家老爷吧!老爷昨日赴王司徒之宴,晚间便被抓下狱。小厮回来说老爷在席间为董卓叹息,并露出哀戚之色,触怒司徒,这才下狱。求公子救救我家老爷!”老叟跪地磕头,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周晨听闻老叟之言,如遭雷击,呆立当场。片刻后,他回过神来,连忙扶起老叟,目光坚定地说道:“老人家快起,我既为恩师弟子,定不会袖手旁观。”

周晨心急火燎地赶往天牢,试图会见蔡邕。然而狱卒却将他拦在门外,冷言冷语道:“王司徒有令,任何人不得探视蔡邕。”

周晨心急如焚,掏出身上所有的财物又将李虹身上的钱财也搜刮一空,塞给狱卒,苦苦哀求道:“官爷,求您通融通融,我只与恩师说几句话,绝不多耽搁。欲事也自己扛,绝不牵连官爷。”

狱卒面露犹豫之色,但手中那包钱财还是让人动心,最后咬牙答应道:“公子莫要久留,最多一盏茶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