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男知青他悟了2(1 / 2)

马为民回到家中,妻子庄萍正准备做饭。

“当家的,你回来了,田里那边咋样了?”边说边往灶膛里添柴。

“唉,谢知青看着人高马大的,没想到一点活都不能干,大家都跟我抱怨。”马为民摇摇头,“以后他们知青得靠自己挣工分换粮食了。”

“也是,靠大队补贴总不是长久之计。”庄萍叹了口气。

…………

此时,知青院中。

谢宴吃完红薯,肚子还是咕咕叫。

一道亮光从眼前闪过,露出诧异的目光,忍着饥饿闭上眼睛……

果然,不是啥好事情。

神识中的一个低级十平方的空间打开了。

要知道需要空间的生存世界,都会有点难熬,难怪一觉起来肚子这么饿。

不过这东西对于谢宴来说,有和没有没啥差别。

最多省了一点小事,暂时存一些小物之类的。

别的又存不了,到时候空间一回收,放再贵的东西都白搭。

而且他也习惯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但有一点好,十平方。

代表有百分之十的随机幸运,算是走一个小小的捷径?

睁开眼,舒了一口气。

找了一圈也没找到还能吃的东西,从床边翻出来一个绿色军用包。

从里面掏出来一罐麦乳精还剩一点,和十几个大白兔奶糖。

又发现包里有一个隐秘的夹角,应该是有人缝起来的小夹层。

从里面掏出来三张大团结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零钱和一些饭票,仔细数了数一共是四十二块八毛六。

这些都是原主父母寄过来存下的,谢宴看着确实没有东西吃了叹了口气。

只能把最后一点麦乳精冲了,喝完顿时感觉肚子里舒服很多。

把钱放进自己的系统空间里,其他东西又放回去。

从这个房间看,不对,压根不用看,住的不止自己一个人。

75 年

“上山下乡,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口号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犹如激昂的战歌,激励着每一个热血青年。

为了积极响应号召,每家每户都会选派一个青年下乡。

原主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自然更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拥护决策。

原主是小儿子,上面还有一个大哥。

本来下乡的安排是大哥去,但大哥好不容易谈了一个姑娘,两人正满心欢喜地准备结婚。

大儿子要是去了乡下,这婚事说不定就得黄了,谁家姑娘愿意等?

而且女方一旦知道男的要下乡,还谈个屁的恋爱。

父母在房间里商量了一夜,最终决定让原主这个小儿子去下乡,然后母亲的工作让给大哥。

因为年龄小,原主从小就被父母溺爱着。

父亲是工厂的四级工,一个月有五十多块钱的工资,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母亲一个月能挣差不多三十块钱,算起来家里一个月有将近八十块的收入。

在那个年代,称得上是中产家庭了。

尤其同龄的年轻小伙都穿着布鞋,或者劳保鞋。

而原主已经穿上了6-10块钱一双的回力球鞋(就是现在的橡胶帆布鞋)。

工厂每年为了嘉奖工人弄抽奖,原主父亲抽到了一张手表票。

小儿子想要,夫妻俩个也是二话不说拿出两个月工资买了。

原主没吃过什么苦,乍一听到下乡这个决定,满心的不情愿,在家里又哭又闹。

可父母的态度坚决,他也明白这件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