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第201章 苏凝(2 / 2)

扫了一眼日晷后,他便直接直起身。“老夫衙署内还有公务要处理,陆大人,凝儿,你们慢慢聊,老夫先回都察院了。”</p>

“老夫衙署内还有公务要处理,陆大人,凝儿,你们慢慢聊,老夫先回都察院了。”</p>

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公务本就繁忙,且几乎全由方平一人处理,因此他现在简直忙得脚不沾地,今天要不是爱徒过来,他估计一天都得待在衙署,直到紫极城宫门落锁他才会回府。</p>

能在陆府待半个时辰已经是极限了。</p>

况且他对格物之道虽然不能说一窍不通,但也只是略懂皮毛,对陆晨和苏凝接下来的话题也没什么兴趣。</p>

他的目的只是带爱徒过来认个门,帮苏凝跟陆晨说几句话而已,现在目的达到,他自然没必要再留在这里。</p>

陆晨客套性的挽留了一下,然后便亲自送方平离开。</p>

方平走后,陆晨和苏凝便回到客厅。</p>

“来人,上茶。”</p>

陆晨朝外面呼唤一声,而后看着苏凝。</p>

而被他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注视着,即便没有方平在场,苏凝却也没有流露出丝毫怯色,面色如常。</p>

“苏姑娘。”</p>

陆晨缓缓开口:“本官有些好奇,你钻研格物之道多年,可有格出什么道理和天地规律来?”</p>

见他一开口便是正事,苏凝脸上逐渐流露出黯然之色。</p>

“回大人话,草民虽专精格物之道十五载,而且时常和不少志同道合的道友探讨格物之道中隐藏着的天地至理,但由于一直不得其法,收获和成果虽然不是没有,但却寥寥无几,否则草民也不会在天元境蹉跎多年。”</p>

闻言,陆晨顿时心里有数了。</p>

而在听到她说她还有不少格物之道的道友,他不禁心中一动,这姑娘貌似还能给他带来点意外之喜啊……</p>

“格物之道的确有不少法门,颇为讲究,若是不得其法,确实难有寸进。”</p>

稍微思考了一下后,陆晨先是点了点头,认同了苏凝的说法,接着又问道:“敢问苏姑娘,你和你的道友们平时如何格物?格什么物?用的是什么方式格物?”</p>

陆晨一连几问,苏凝不禁怔了怔。</p>

她下意识地反问道:</p>

“陆大人,你也是专精格物之道的修士吗?”</p>

能够如此自然地问出这种问题的人,几乎就只有她那些专精格物之道的同道中人,所以在听到陆晨这么问后,她便下意识地以为陆晨跟她一样。</p>

然而陆晨却是摇了摇头。</p>

“本官所修者,乃是济世之道。”</p>

听到这个回答,苏凝顿时反应过来,脑子里浮现出跟陆晨有关的传闻和师尊对他的评价。</p>

听说这位陆晨陆相公不仅胆识过人,忠勇无双,而且学究天人,通晓百道,连当今圣上都在他的教诲下接连突破,这样的人,又怎会专精一个在世人看来和奇技淫巧挂钩的小道呢?</p>

“只不过。”</p>

陆晨再次开口。</p>

“对本官而言,任何能够造福苍生,利于国家的道,都是济世之道的一种,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本官对格物之道也颇有研究,若是苏姑娘不嫌弃的话,本官倒是想与苏姑娘探讨一二。”</p>

苏凝顿时了然。</p>

她倒是没有怀疑陆晨的话。</p>

毕竟她之所以入京,就是因为陆晨想要开发石炭的价值,让其从一无是处的废物变废为宝,变成能够取代木炭的取暖烧火之物,一定程度上解决百姓缺衣受寒,甚至冻毙街头的问题。</p>

顺便增加国库…额,不对,是增加内帑的收入。</p>

想通这一点后,苏凝也就不再纠结,大大方方地回答陆晨方才的问题:“回陆大人话,我等格物,重在一个观字。”</p>

观?</p>

看?</p>

就这?</p>

这也太朴实无华了吧?</p>

陆晨被她的回答给整得有些不会了。</p>

“敢问苏姑娘,这观字,可是观看、观察之意?”</p>

“正是。”</p>

苏凝微微颔首。</p>

“我等认为,既然世间存在某种客观的,实存的,能够解释世界运作的知识,若要获得这种知识,就应当提炼理性,克制欲望,耐心观察,一心求索,如此方可理解万事万物中所蕴含的天地至理,所以我等每次格物,都是澄明本心,一刻不停地观察所格之物的变化,以求找到其中的规律。”</p>

陆晨有种微妙的感觉。</p>

“比如说?”</p>

苏凝道:“比如,格竹,草民在收到师尊的来信前,一直在家中观察竹子的变化,从竹笋破土到节节生长,草民一直在一旁观察,几乎没有一刻松懈。”</p>

听到这话,陆晨顿时嘴角一抽。</p>

……………</p>

就在陆晨感慨古人的朴素的时候,临时定远侯府上。</p>

“爹,新元大典刚结束不久,您为何不在京城多待几天。”</p>

顾思妙有些不舍地看着面前的父亲。</p>

“反正南皮也没什么事需要爹您亲自回去处理。”</p>

见女儿挽留自己,顾彦明那严肃无比的国字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笑意。</p>

“不了,京中事了,也是时候该回去了。”</p>

他轻抚长须,笑道:“而且你现在身为神武大将军,超品武官,掌京畿之地兵马事,前程似锦,公务繁忙无比,爹可不能耽搁你的前程。”</p>

“而且陛下对你如此信重,你可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万事当以朝廷为主,精忠报国,莫要分心家中之事。”</p>

他不厌其烦地交待着,一如小时候教导她要忠君报国一般。</p>

闻言,顾思妙只好点点头。</p>

“对了,妙儿。”</p>

一旁的赵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顾思妙问道:“你去太和县选封地食邑了吗?”</p>

顿了顿,不等顾思妙回答,她便自顾自地道:“娘跟你说,这封地和食邑之事可千万马虎不得,这可是关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可得仔细调查,务必选一处富户多的地方作为封地,不然”</p>

然而没等她说完,顾思妙便面无表情地道:“娘亲,我已经选好封地了。”</p>

赵氏微微一愣。</p>

“选了?这么快?什么时候的事?”</p>

“就这几天。”</p>

赵氏忙接着问道:“妙儿,你选了哪里?”</p>

那太和县她了解过,虽然贫瘠之地不少,但也并非没有好地,富户也是有的,只要选好了地方,或者说只要选远离黑山的地区,子孙后代还是有保障的。</p>

面对母亲的追问,顾思妙毫不犹豫地说出来一个地名:</p>

“孩儿选了黑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