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伊丽莎白一世:不列颠黄金时代的缔造者(2 / 2)

殖民帝国的奠基

1584年特许成立“弗吉尼亚公司”,资助沃尔特·雷利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虽未成功);1600年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垄断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这些举措为17世纪英国在印度与北美殖民地的扩张奠定了制度基础。

五、黄金时代:文化与经济的双重繁荣(1558-1603)

伊丽莎白时代被誉为英国的“黄金时代”,文化与经济成就达到中世纪以来的巅峰:

文艺复兴的英伦化

她本人精通多国语言,赞助诗人斯宾塞创作《仙后》,将英国历史与亚瑟王传奇结合,塑造民族认同;支持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虽未与这位文豪直接互动,但其统治时期正是莎翁创作的高峰期,《哈姆雷特》《李尔王》等杰作均诞生于这一时期。宫廷成为文化中心,音乐家威廉·伯德为她创作宗教与世俗音乐,画家希尔利亚德以细腻的微型肖像画记录了女王的优雅形象。

经济结构的转型

废除玛丽一世时期的货币贬值政策,1560年发行“伊丽莎白新便士”,稳定金融秩序;鼓励羊毛纺织业,1580年英国出口的呢绒达15万匹,是亨利八世时期的三倍;修建伦敦至约克的驿道,设立定期邮政服务,促进国内贸易。至1603年,英国人口从250万增长至400万,伦敦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六、争议与遗产:童贞女王的双面人生

伊丽莎白的统治充满矛盾,其成就与争议如同都铎玫瑰的红白两色:

宗教宽容的局限

她的“中间路线”未能完全化解宗教矛盾,清教徒最终在17世纪引发内战;对天主教徒的迫害虽出于政治稳定,却成为后世批评其“宗教不宽容”的依据。但不可否认,这种务实政策避免了法国式的宗教战争,为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

性别政治的突破与枷锁

在男性主导的欧洲王室,她证明了女性君主的治理能力,却也深陷“童贞女王”的符号束缚——必须通过终身不婚来证明对国家的忠诚,这种牺牲个人幸福的政治神话,既是对女性权力的突破,也是时代对女性统治者的苛刻要求。

国际评价的多面性

同时代的法国政治家苏利公爵称她为“欧洲最聪明的女人”,西班牙腓力二世则诅咒她是“魔鬼的女儿”;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赏其“将英国从野蛮带入文明”,而现代女性主义学者则关注其统治如何挑战中世纪的性别秩序。在英国本土,她被视为民族英雄,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矗立着她的雕像,与纳尔逊、丘吉尔等伟人并列。

1603年的国葬持续了三周,20万伦敦市民涌上街头为她送葬,灵车上的铭文写道:“这里躺着伊丽莎白,一位国王的女儿、国王的姐妹、国王的妻子、国王的女王。”她的统治虽未解决所有问题,却为英国留下了三样遗产:稳定的国教体系、初步的海上霸权、蓬勃的文化自信。当詹姆斯一世从苏格兰南下继承王位时,接过的已不是玛丽一世留下的烂摊子,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与野心的民族国家。伊丽莎白一世不仅是都铎王朝的终点,更是不列颠帝国的起点,她用智慧与权谋在历史的画布上描绘了一个岛国的崛起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影响,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回响。她是矛盾的集合体:虔诚却务实,果断却隐忍,孤独却被万民爱戴。但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她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用毕生精力证明:在男权与神权的夹缝中,一位女性君主可以缔造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更可以为一个民族开启走向世界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