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杨初七上次交给国家的技术,笼络了一大批科研大佬的心,他们都愿意为杨初七背书。
论证会的部分直接被跳过了。
杨初七的量子通信方案也以最快的速度审批通过。
官方直接将国内的三大通信运营商负责人召集到了一起。
官方会议室里,三大运营商的负责人。
某通的林总、某动的孙总、某信的赵总,坐在长桌的一侧。
三人神态各异又透着几分不安。
在他们面前的桌面上还摆放着杨初七整理出来的量子网络通信相关资料。
那薄薄的几页纸像是压在他们心头上的万吨巨石。
他们沾沾自喜的通信技术在这些资料面前,简直就像是古代的传讯兵和现代手机的区别。
不多时,一身正装的苏明玉陪伴着打扮随意的杨初七走进了会议室里。
三大运营商的负责人都在仔细的打量着这位科学界最闪耀的新星。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正式见面。
在这之前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
这个明明一直活跃在医疗领域和电子领域的杨初七,会突然一个急转弯撞进他们的领域里来。
而且这一撞直接把他们的联合垄断围墙给撞了个稀烂。
偏偏他们还没办法,毕竟人家身后站着官方。
几位官方领导随后也走进了会议室,坐在了长桌的另一侧。
坐在最上方的一位官方领导率先开口。
“各位,想必都已经看过杨先生提交的量子通信方案了。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商讨如何推进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布局与应用”
林总紧随其后的对杨初七进行了试探性的发问。
“杨先生,我们对量子通信技术一直有关注,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但据我们了解,量子通信目前面临诸多难题。
比如量子信号的衰减问题,在长距离传输中,信号强度会急剧下降,这该如何解决呢?”
苏明玉及时在杨初七耳边告知了对面三人的身份。
面对林总的提问,杨初七不慌不忙的站起身来,同时拿出一个遥控器对着会议室的大屏幕轻点。
大屏幕上瞬间切换出复杂的技术原理图。
“林总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公司技术的关键点之一,我研发了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态的新型中继技术。
传统的量子中继是通过量子存储和纠缠交换来实现信号的接力传输,但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不足。
而我的技术,利用了一种特殊的超导体材料,构建了量子纠缠增强器。
它能够实时监测并增强量子信号,确保在长达数千公里的传输距离内,信号衰减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就拿我在实验室的模拟测试来说,在模拟 5000公里的传输线路中,信号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远优于现有技术水平。”
赵总微微皱眉,这种技术已经不是他们可以追赶的了,除非杨初七愿意共享。
紧接着,他也提出了一个疑惑。
“那组网方面呢?量子通信的组网复杂度远超传统通信网络。
如何实现高效、稳定的组网,并且与我们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兼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留点评论吧!!!)